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防治葡萄黑痘病要善抓“时机”

2017-06-07 08:23 作者:李先生  

在葡萄生产中,葡萄黑痘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尤其是进入6、7月份,随着高温多雨天气的到来,该病更容易发生,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对葡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俗称“鸟眼病”,是葡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受害部位有一个特点,一般只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位,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以叶片、叶脉、穗轴、果实受害最重。

叶片受害,开始出现针头大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色。干燥时病斑自中央破裂穿孔,但病斑周缘仍保持紫褐色的晕圈。

叶脉受害,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叶脉被害后,由于组织干枯,常使叶片扭曲,皱缩。

穗轴受害,可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患病能造成果实干枯脱落或僵化。

果实受害,初绿的果实上可见圆形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大,直径可达2~5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部仍为深褐色,而周缘为紫褐色,似“鸟眼”状。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而酸,失去食用价值。染病较晚的果粒,仍能长大,病斑凹陷不明显,但果味较酸。病斑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乳白色的黏质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

防治葡萄黑痘病,应提前了解该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条件,抓住关键的防治时机,提前预防,科学用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黑痘病的流行,与降雨和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有密切关系。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同时,多雨、高湿又造成寄主幼嫩组织的迅速生长,因此病害发生严重。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

第一个防治时机,是葡萄正开始萌动展叶时,温度条件已达到病菌活动的范围,病害开始出现,应提前喷药防治,但是这一时期已经过去。

第二个防治时机,就是当前的6、7月份,因为6、7月开始进入汛期,温度上升又快,经常有降雨,湿度加大,温度又高,植株嫩绿组织容易生长,这个时间段是葡萄发生黑痘病的高峰期。所以6、7月必须把黑痘病控制住,防治葡萄早期落叶、烂果。具体做法如下:

1.田间管理。平时搞好田间卫生,尽量减少菌源。葡萄园定植前及每年采收后,都要开沟施足优质的有机肥,以保持强壮的树势;追肥应使用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全营养肥,避免单独、过量施用氮肥。平时应搞好雨后排水,防止果园积水。行间除草、摘梢、绑蔓等管理工作都要做得勤快及时,使园内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温度。

2.化学防治。用25%嘧菌酯悬浮剂800~125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施2~6次,遇雨要及时补喷。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柿子性温还是性凉 下一篇:柿子的寓意和象征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