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17-06-06 06:43 作者:李先生
玉米螟幼虫蛀食棉茎状玉米螟1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玉米秸秆和其他寄主内越冬。黄河流域棉区5月中下旬为蛾盛期,第一代即危害棉花;长江流域棉区以7月中旬第二代开始危害棉花。温度在25~30℃,旬平均相对湿度60%以上时,利于玉米螟大发生;麦、棉套种第一代玉米螟幼虫发生量比平作棉田显著增多。防治要点如下:(1)农业防治种植玉米诱集带,诱集产卵,集中销毁;麦收时,将割下的小麦及时运出棉田外,防止幼虫转移;结合棉田整枝,剪除被害枝顶和叶柄,防止转株危害;成虫产卵盛期,可人工捏卵。(2)化学防治卵高峰期用20%氰戊菊酯或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当卵粒出现黑点和已孵化的卵块占50%左右时,用丙溴磷、辛硫磷等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