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品种布局和产量预测2015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39.6万亩。主要品种以半冬性、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为重点,着重推广“温麦、周麦、新麦”系列,其中豫麦49-198播种面积10.5万亩,平安8号播种面积9.6万亩,周麦22播种面积7万亩,矮抗58播种面积5万亩,周麦16播种面积4.5万。去年5月31日,省专家组对我县高产创建示范方内武德镇南徐堡北地、祥云镇大尚村南地和平安种业北地三块地测产验收,平均亩产分别为725.9公斤、696.7公斤、668.6公斤,10万亩连片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650.9公斤。今年5月中旬,县农业局会同省市农业部门及有关农业专家,对全县小麦生产形势进行田间预测产,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呈现“一增一减一平”态势,其中:亩穗数43.9万,较去年增0.5万;穗粒数34.9粒,比去年减0.2粒;千粒重按常年43克计,预计亩产量达562公斤,较去年亩产量558.6公斤增产3.4公斤。之所以三要素呈现“一增一减一平”态势,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播期较晚,播量增大,冬季气温持续偏高,亩穗数增加;今年春季倒春寒现象影响了幼穗分化,加之赤霉病影响,导致穗粒数略降;根据田间预测,千粒重与去年基本持平。二、主要措施(一)推广优良品种。继续坚持“两为主”原则,即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导,以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为重点,着重推广具有600公斤以上增产潜力的“温麦、周麦、新麦系列”等高产稳产品种,高产稳产性品种覆盖率达100%。(二)种子包衣、拌种。坚持推广种子包衣、拌种,控制病虫危害。今年,我县拌种包衣率达100%,其中拌种面积16.1万亩,种子包衣面积23.5万亩,土壤处理面积14.3万亩。(三)大力推广秸杆还田。进行秸秆还田,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能。(四)加强田间管理。去年冬季降雨较少、麦田干旱,我县对返青早、分蘖多、墒情适宜的一类麦田,以控为主,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对长势适中、墒情适宜、群体60万左右的二类麦田,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对亩群体不足,特别是播种过晚、苗质弱的麦田,及早进行了肥水管理,确保麦苗的早发快长,争取春季分蘖多成穗。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狠抓“一喷三防”确保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