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
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
农药,是取代化学
农药、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应优先选用的
农药品种。目前,我国对杀虫植物中研究较多的主要有楝科、卫矛科、杜鹃花科、瑞香科、柏科等植物。按其有效成分活性、化学结构及用途,植物源
杀虫剂一般分为五大类。
(1)生物碱(Alkaloids) 主要有烟碱、苦参碱、百部碱、藜芦喊、小檗碱、喜树碱等,对害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
叵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
(2)萜烯类(Tepenes) 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等。这类物质有忌避、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等作用,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3)黄酮类( Flavonoids) 多以苷或苷元、双糖苷或三糖甘状态存在,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
(4)精油类(Essentialkoils) 此类不仅具有毒杀、忌避、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和引诱作用,用于防治仓库害虫,如桉树油、薄荷油、菊蒿油、茼蒿油、芸香精油、肉桂精油、猪毛蒿油等。
(5)光活化毒剂(Photoactiveted toxicity) 这类物质在光照下对害虫杀伤力成几倍甚至上千倍的提高。它们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如噻酚类的Q一三连噻酚,聚乙炔类的茵陈二炔,醌类的金丝桃素,香豆素类的花椒毒素,呋喃喹啉碱的小蘖碱等。
此外,还有烃酸酯类,如除虫菊酯;木脂素类,如***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糖苷类,如番茄苷等三萜类等。这类物质有忌避、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专递和交配等作用,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