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向日葵黄萎病及其防治技术要点

2017-06-05 02:35 作者:李先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冬。种子果皮带菌,胚和胚乳不带菌。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播种后病菌从伤口或幼根直接侵入发病,潜伏期一般7天,病菌生长温度10-33℃,以23℃最适宜,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低洼地,种植密度大易发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实行合理轮作,避免重茬;3.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4.应用种子包衣技术,包衣剂中既有杀虫剂又有杀菌剂,还有向日葵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其药效持续45-50天,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5.药剂拌种,用50%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也可用80%抗菌剂402乳油1000倍液浸泡种子30分钟,晾干后播种,还可用农抗120水剂50倍液,于播种前土壤处理,每亩用对好的药液300升;6药剂防治,必要时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500毫升。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玉米田除草剂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下一篇:施用钾肥对向日葵的作用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