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看是什么虫子。
9、桃小食心虫
在6月中旬,树盘喷100~150倍对硫磷乳油,杀死越冬代食心虫幼虫,7月初和8月上中旬,树上喷1500倍对硫磷乳油,消灭食心虫幼虫。
10、山楂红蜘蛛
早春刮除树上老皮、翘皮,烧毁、消灭越冬成虫。
喷洒菊酯类2000倍液、20%三氯杀螨乳油8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以及杀卵作用较好的50%尼索郎乳油2000倍液,具体喷药时机和次数需根据发生量及防治效果确定。
11、茶黄毒蛾
又名茶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国内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国外分布于日本。茶黄毒蛾是山茶的重要食叶害虫,除危害山茶外,还危害樱桃、枇杷、柿、乌桕、柑桔、油桐、油茶、茶等。
[为害症状]
发生严重时能将山茶等的叶片食光,并可食害嫩枝皮层和花蕾。幼虫体上有毒毛,人体触及,会引起皮肤奇痒和红肿。
形态特征成虫雄蛾体长6-8毫米,翅展20-28毫米。雌蛾体长9-13毫米,翅展26-35毫米。雄蛾前、后翅棕褐色,稀布黑色鳞片。前翅前缘橙黄色,顶角和臀角各有1块橙黄色斑,顶角黄斑内有2个黑色圆点。翅中部有2条黄白色横带,两端弯。
卵扁圆形,淡黄色。直径约0.8毫米。卵块椭圆形,上覆黄褐色绒毛。
幼虫体长10-25毫米。头部黄棕色,有光泽,具褐色小点。体黄棕色,圆筒形。各体节背、侧面多具黑瘤数枚,瘤上族生黄色毒毛。
生活史及习性一年发生2-4代。江苏等2代地区,以卵在植株中、下部叶片的背面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白天伏于叶背或隐蔽处,夜间交尾、产卵。每头雌成虫产卵100-200粒。卵产于植株中、下层老叶背面,亦有产于枝干、枯叶或杂草上。未交尾的雌成虫也能产卵,但卵块小,或散产,卵不能孵化。卵的孵化盛期,一般在最早的卵块孵化后5天左右出现。同一卵块卵,常在一天内孵化完。幼虫1-3龄时,有群集性,常10-100头集取食叶肉,3龄以后开始分散危害。
幼虫群集时,可摘除虫叶。摘时不要触及毒毛。
幼虫发生初期,用90%敌百原药、50%马拉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中任一种杀虫剂的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12、红蜡蚧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国外日本、印度、美国等有分布。多聚集于枝梢上吸取汁液、叶片上亦有寄生。树体受害后,抽梢量减少,枯枝增多。
[形态特征]
雌虫椭圆形,背面有较厚的蜡壳覆盖。蜡壳呈暗红色,长约4毫米,高约2.5毫米,顶部凹陷,形似脐状。有4条白色蜡带,从腹面卷向背面。体极鼓起。虫体紫红色,触角6节,第三节最长。雄成虫体长1毫米,翅展2.4毫米。
卵椭圆形,淡红色,长0.3毫米,两端稍细。
若虫初孵时呈扁平椭圆形,长0.4毫米,暗红色,腹端有2长毛。2龄时成广椭圆形,稍突起,暗红色,体表披白色蜡质,3龄时蜡质增厚。
前蛹和蛹蜡壳暗红色,长形。蛹体长1.2毫米,淡黄色,茧椭圆形,暗红色,长1.5毫米。
[生活史及习性]
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越冬雌虫产卵盛期。雌若虫蜕皮3次,第一龄约经20天;第二龄23天-25天;第三龄约30-35天。9月上旬成熟交尾后越冬。雄虫第一龄若虫期与雌虫同,第二龄若虫期40-45天,前蛹期1-2日,蛹期2-6日。雄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上旬羽化,寿命甚短,仅1-2天。越冬雌虫产卵于体下,产卵期长可达一个月。每雌可产卵200-500余粒。初孵若虫离母体后移至新梢。群集于新叶及嫩枝上,多在受阳光的外侧枝梢上寄生,树冠内膛枝叶较少。
若虫孵化后,离母体移至新稍定居后,即吸取汁液,并由泌蜡器官在虫体背面和胸部两侧分泌蜡质,背面呈马蹄形,侧面呈斑点状,均粉白色。以后虫体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增厚,雄虫在前蛹期停止分泌蜡质物。雄虫化蛹时,分泌一层较薄的白色蜡茧,化蛹其中。
13、茶细蛾
又名幕孔蛾、三角卷叶蛾,属鳞翅目、细蛾科。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广为分布。危害山茶、茶和油茶。
[为害特点]
将叶尖向叶背面卷结成三角形虫包,居于包内取食。转移他叶时则另行卷包取食。一般一包内1虫,偶尔一包内有2-4头幼虫。幼虫老熟后在虫包上咬一孔洞爬出,转移到下部老叶或成叶背面靠近主脉
处结茧化蛹,一般一叶结茧1个,也有的一叶上结2-3个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6毫米,翅展10-13毫米。头、胸暗褐色。触角丝状、褐色。颜面密布黄色鳞
请问这是什么虫,长在桔子树上的,用什么药水可以打死红蜡蚧,Ceroplastesrubens,为同翅目蜡蚧科蜡蚧属的一种昆虫。分布于中国的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及北方温室。成虫和若虫密集寄生在植物枝杆上和叶片上,吮吸汁液危害。雌虫多在植物枝杆上和叶柄上危害,雄虫多在叶柄和叶片上危害,并能诱发煤污病,致使植株长势衰退,树冠萎缩,全株发黑,严重危害则造成植物整株枯死。
用什么药水能打死
介壳虫用什么药 介壳虫防治方法介壳虫是山茶最常见的害虫,常群聚于枝、叶、蕾上。成虫、若虫专用口器插入山茶叶、枝组织中吸收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病害,危害极大。
介壳虫是小型昆虫,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形。雌虫无翅,雄虫有一对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棍。介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即形成介壳,营固定生活。介壳虫抗药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
危害山茶的介壳虫主要有吹绵蚧、红蜡蚧和糠片蚧。
吹绵蚧:雌成虫体长5~7毫米,椭圆形,橙红色。雄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橘红色。卵长椭圆形,初产时橙黄色,后变为橘红。
红蜡蚧:雌成虫体长1.5~5毫米,扁圆形,紫红色。背面隆起,覆盖一层白色蜡质介壳。雄成虫体长约1毫米,介壳较小,半透明。卵椭圆形,初产时浅黄色,孵化时紫红色。
糠片蚧:雌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圆形或椭圆形,紫红色。介壳长1毫米左右,长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雄成虫淡紫色,介壳细长,灰白色。卵椭圆形或长卵形,淡紫色。
吹绵蚧和红蜡蚧寄生于山茶叶柄和小枝上吸收树液。糠片蚧常黏附在顶梢新芽或叶子正反面,在叶芽片表皮中吸取养分。它们用口器插入枝叶吸取树液,造成枝叶枯黄,还排出较多糖液和蜡质,容易使山茶并发叶片呈灰黑色的煤烟病,严重的会造成整株山茶死亡。
吹绵蚧和糠片蚧一年繁殖2~3代,以受精成虫或介壳下的卵在枝叶上越冬。4月下旬生第1代若虫。孵化出的若虫群聚于叶背、嫩梢上危害。第2代在7~8月间移向花蕾、枝干。第3代,糠片蚧生于9月间,吹绵蚧生于10月间。红蜡蚧每年只繁殖一代,5月下旬开始孵化,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若虫群聚在嫩枝上危害。雄成虫8月中旬开始出现,并在叶片上危害。雌成虫多在枝干上危害,11月受精并爬到枝条上越冬。
防治方法:
在介壳虫孵化初期,蜡质介壳未形成前,用40%氧化乐果乳剂加水1200倍稀释,喷洒于山茶枝叶正反面,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喷药要均匀。如果介壳已经形成,喷药难以见效。
介壳已形成,可以用软刷刷除,用手指捏死,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集中烧毁。
可用白酒、醋液、尿液治介壳虫。尿液要存放半月,待其腐熟后使用。60度左右的白酒加2倍清水混合使用。用棉花球蘸白酒、醋液内浸透,涂在叶片及枝条的介壳虫上,效果也很好。介壳虫杀没方法,一喷一撒,双管齐下蚧壳虫是农业上臭名昭著的害虫。
可以喷洒阿维菌素对蚧壳虫进行防治。
家庭种植,少量的蚧壳虫用稀释的醋喷洒进行防治。
目前柑橘红蜡蚧防治应用什么农药你用含杀扑磷和毒死脾的农药就可以了,陈蚧都打得到。
搜一下:目前柑橘红蜡蚧防治应用什么农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