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防治小麦吸浆虫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一般减产10-30%,严重受害减产将达70%以上,甚至绝收。今春普查结果表明,近两年经过全区大力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没有出现严重减产户,但小麦吸浆虫仍有一定的基数。因此,广大农民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能产生麻痹心理,抓住有利时机,搞好防治。今春3月31日-4月9日共降雨29.1毫米,且范围较大,有效地增加了土壤墒情,缓解了旱情,有利于吸浆虫上升活动,据省气象局预报,未来五天全省麦区气温普遍较高,18-19日有一次降水过程,再加上我区为水浇地,温湿度适宜,将有利于小麦吸浆虫上升化蛹和羽化出土危害,预测发生程度为中度发生,个别地块中偏重发生。防治方法:1、蛹期撒毒土防治。4月25日左右即孕穗至抽穗前亩用5%
毒死蜱颗粒剂1-2公斤,配制成25-30公斤毒(沙)土,均匀撒于麦田地表,撒后浇水,提高防效。撒毒土应在上午10时以后田间无露水时进行。2、成虫期扫残:①喷雾:亩用2.5%高效
氯氟氰菊酯乳油20毫升加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克加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加海岛素15毫升,兑水70公斤混合均匀后喷雾,注意在成虫活动的下午5时以后用药。②熏蒸:亩用80%
敌敌畏乳油150—200毫升,兑水2公斤喷拌在25公斤过筛细土或麦糠上,于傍晚前后撒于麦垄内熏杀吸浆虫成虫,要注意现配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