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主要为害果实,有时为害叶、茎及其他部位。 (1)果实:果实上的病斑椭圆形,水浸状,暗绿色。干燥条件下,病斑稍凹陷,扩展不快,仅皮下果肉变褐腐烂,表面生白霉。湿度大、气温高时,病斑迅速扩展,整个果实变褐,软腐,表面布满白色霉层,引起病瓜烂在田间。 (2)叶片:叶上先出现暗绿色,圆形或不整形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软腐似开水煮过状。 2、发生规律: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后在病残体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侵害果实,最后又在病组织里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主要分布在表土层内,雨后或湿度大,病菌迅速增加。土温低、高湿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当前生产中较抗绵腐病的品种主要有早青1代,阿太1代等早熟品种。②施用充分腐热有机肥。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温灌,大雨后及时排水,必要时可用干草把瓜垫起。③应尽量避免与黄瓜等作物连作,以免相互传染,实行2~3年以上轮作可有效预防该病发生。(2)药剂防治:①进行种子杀菌消毒,可采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用清水冲净后,再按常规方法催芽。②发病初期喷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
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