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螟又名钻心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生姜上常年发生,严重危害生姜生长。一般年份该虫在生姜田的危害株率为2-5%,如不注意防治可达到10%以上的危害率。此虫先在姜叶面背面产卵,卵3天后孵化为幼虫,幼虫孵出2-3天即可成群从叶鞘与茎杆缝隙或心叶处侵入,且侵入处有明显的钻蛀孔洞。幼虫钻入后即向上钻蛀取食,造成茎杆空心,使水分营养运输受阻,被害叶片成薄膜状,且残留有粪便,叶片上有不规则的食孔,茎和叶鞘常被咬成环痕。苗期受害后上部叶片枯黄凋萎或造成茎杆折断而下部叶片一般仍表现正常,所以田间观查时可以清楚看见上枯下青的植株即为姜螟危害。这时找出虫口,剥掉茎杆,一般可见到正在取食的幼虫。幼虫体长约1-3厘米,3龄前幼虫呈乳白色,老熟时呈淡黄色或褐色。 防治方法1、人工捕捉。由于该虫钻蛀为害,一般药剂的防治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老龄幼虫抗性较强,提倡用人工捕捉的方法,一般早晨发现田间有刚被钻蛀危害的植株,找出虫口,剥开茎杆即可发现幼虫。2、农业措施生姜收获后,将生姜的断株、枯叶及虫害苗、杂草清除干净,集中烧毁,生姜遮阴要用遮阴网或遮阴膜,不能用玉米秸秆,以免增加虫源基数,加重危害。3、物理措施生姜生长周期长,虫害种类多,为害重,可以应用电子杀虫灯杀灭成虫,每盏灯能防治50亩地,大大减少
农药用量,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药剂防治。关键是抓好防治时机,该幼虫在4龄后抗药性较强,较难防治,所以应提倡治早治小,适时进行喷药防治。莱州市6月1---10号是防治姜螟的最佳时期,宜选用的药剂有15%杜邦安打悬浮剂4000-5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20%一网打进乳油2000-2500倍液,对田间植株喷雾。间隔15天一遍,连续防治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