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施药的时间:对于封闭类
除草剂,务必在杂草萌芽前使用,一旦杂草长出,抗药性增加,除草效果差。对于茎叶处理类
除草剂,应当把握“除早、除小”的原则。杂草株龄越大,抗药性就越强。在正常年份,杂草出苗90%左右时,杂草幼苗组织幼嫩、抗药性弱,易被杀死。在日平均气温10℃以上时,用
除草剂的推荐用药量的下限,便能取得95%以上的防除效果。苗前期宜用毒土法;速生期对
除草剂敏感,要特别慎用;苗木硬化期苗木虽有一定抗性,但大部分杂草已经成熟,施药的作用不大。
除草剂用药量:苗木对
除草剂的耐药性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所以不能随意加大用量。此外,不同苗木的耐药性不同,应严格按产品说明使用。一般来说,针叶树种的用药量可以大些,阔叶树种的用药量宜小些。同一苗木品种对某种药剂的抗药性,会随着苗龄增加而提高,用药量可相应加大,如防除松、杉苗圃的禾本科杂草,可每亩用23.5%的果尔乳油50毫升单用,或23.5%的果尔乳油30毫升加50%
乙草胺乳油l00毫升混用。若用于阔叶树种苗圃,用药量宜适当减少。对于一年生杂草,使用推荐用药量即可。对于多年生恶性杂草、宿根性杂草,需要适当增加用药量。
施药时的温度和土壤湿度:温度直接影响
除草剂的药效。例如二甲四氯、2,4—D在10℃以下施药药效极差,10℃以上时施药药效才好。
除草剂快灭灵、巨星的最终效果虽然受温度影响不大,但在低温下10—20天后才表现出除草效果。所有
除草剂都应在晴天气温较高时施药,才能充分发挥药效。不论是苗前土壤施药还是生长期叶面施药,土壤湿度均是影响药效高低的重要因素。苗前施药,若表土层湿度大,易形成严密的药土封杀层,且杂草种子发芽出土快,因此防效高。生长期施药,若土壤潮湿、杂草生长旺盛,利于杂草对除草药剂的吸收和在体内运转,因此药效发挥快,除草效果好。
除草剂种类的选择:
除草剂的品种很多,有茎叶处理剂、灭生性
除草剂等。有的适用于芽前除草,有的适用于茎叶期除草。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苗木品种和不同时期的杂草分别选用。如针叶树种抗药性强,可选由除草醚、盖草能和果尔等;阔叶树种抗药性差,可选用圃草封、圃草净、地乐胺、
扑草净等。
施药方法:根据
除草剂的性质确定正确的使用方法。如使用
草甘膦等灭生性
除草剂,务必做好定向喷雾,否则就会对苗木造成伤害。如使用
氟乐灵,则需要混土,否则容易引起光解而失效。施用
除草剂一定要施药均匀。如果相邻地块是
除草剂的敏感植物,则要采取隔离措施,切记有风时不能喷药,以免危害相邻的敏感作物。喷过药的喷雾器要用漂白粉冲洗几遍后再往其他植物上使用。施用
除草剂的喷雾器最好是专用,以免伤害其他作物。
另外,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颗粒细,对
除草剂的吸附量大,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活动旺盛,药剂量被降解,可适当加大用药量;而沙壤土质颗粒粗,对药剂的吸附量小,药剂分子在土壤颗粒间多为游离状态,活性强,容易发生药害,用药量可适当减少。多数
除草剂在碱性土壤中稳定,不易降解,对后茬苗木产生药害,在这类土壤上施药时应尽量提前,并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