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事物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农药除草剂有哪些类别呢?
一、
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分类
1、内吸性
除草剂 一些
除草剂能被杂草根茎、叶分别或同时吸收,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位,破坏它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造成植株残死亡,这种方式称为内吸性,具有这种特性的
除草剂叫内吸性
除草剂,如2甲4氯、
草甘膦可被植物的茎、叶吸收,然后动转到植物体内各个部位,包括地下根茎,所以
草甘膦能防除一年生杂草外,还能有效地防除多年生杂草。
2、触杀性
除草剂 某些
除草剂喷到植物上,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那部分植物组织,但不能内吸传导,具有这种特性的
除草剂叫触杀性
除草剂。这类
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较差,如除草醚、五氯酚钠等。
二、
除草剂按作用性质分类
1、灭生性
除草剂 某些
除草剂,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作物,这种
除草剂称为灭生性
除草剂,例如五氯酚钠、克芜踪、
草甘膦等。
2、选择性
除草剂 有些
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则无效,对一些作物安全,但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此谓选择性,具有这种特性的
除草剂称为选择性
除草剂。例如2甲4氯只能杀死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水莎草等杂草,而对稗草、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无效,对水稻安全,适于稻田、麦田、玉米田内使用,但对棉花、大豆、蔬菜等阔叶作物则有严重药害。又如敌稗能杀死稗草,对水稻安全;西马津能杀死马唐、藜等多种一年生杂草而对玉米安全;还有禾草灵、野燕枯能杀死野燕麦而对小麦安全等。
除草剂的选择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就是说选择
除草剂不是对作物一点也没有影响,能把杂草杀光,而是在一定对象、剂量、时间、方法和条件下的选择性,选择性好坏由选择性系数所决定,所谓系数是一种
除草剂杀死(或抑制)10%以下作物的剂量和杀死(或抑制)90%以上杂草的剂量之比,系数越大越安全,一个选择性
除草剂其选择性系数大于2才可推广。
三、
除草剂按施药对象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即把
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
除草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
除草剂封闭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
除草剂的土壤处理除了利用生理生化选择性来消灭杂草之外,在很多情况下是利用时差或位差来选择性灭草的。如氟床灵、除草醚、西马津、阿畏达等。
2、茎叶处理剂
即把
除草剂稀释在一定量的水或其它惰性填料中,对杂草幼苗进行喷洒处理,利用杂草茎叶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茎叶处理主要是利用
除草剂的生理生化选择性来达到灭草保苗的目的。
四、
除草剂按施药时间分类
1、播前处理剂
指在作物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如在棉花田使用
氟乐灵、麦田使用野麦畏,都是在棉花或麦子播前把
除草剂喷洒到土壤中,并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以便为杂草幼根、幼芽所吸收,并可防止或减少
除草剂的挥发和光解损失。
2、播后苗前处理剂
即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此法主要用于杂草芽鞘和幼叶吸收向生长点传导的
除草剂,对作物幼芽安全。
3、苗后处理剂
指在杂草出苗后,把
除草剂直接喷洒到杂草植株上。也有些灭生性
除草剂的如
百草枯,
草甘膦可以在杂草生长中后期进行灭生处理,苗后
除草剂一般为茎叶吸收并能向植物体其它部位传导的
除草剂。
五、
除草剂按施药方法分类
除草剂可采用的施药方法很多,如采用喷雾处理,这里包括常量喷雾、低量喷雾、微量喷雾,也可采用撒毒土法把
除草剂与一定量的细润土混起来撒施。有些乳油或水剂的
除草剂,如禾大壮、杀草丹、恶草灵,可以采用瓶甩,或利用滴注装置在稻田进行滴注处理。
除草剂的不同物理化学特性决定其施药方法,如
氟乐灵等挥发性强的
除草剂就必须采用土壤处理,并要求耙地混土,如果采用茎叶喷雾不仅效果很差,而且容易使作物发生药害。
六、
除草剂按施药范围分类
1、全面施药
即对全田进行均匀全面喷洒,包括杂草和作物。这适用于高选择性
除草剂及杂草在全田普遍发生且密度大的作物地除草的情况。
2、带状施药
把药液投放在连续有限的范围内,可采用扇形喷嘴,如对作物约5cm左右播种带进行喷药处理,以消灭作物带上的株间杂草,对于种子带以外的田间杂草则采用套种作物或人工辅助中耕。带状喷雾可以节省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药量,但需要较多的喷雾机附件,另外可降低作业量约15%.
3、点状施药
用以处理有限的面积,如草丛或作为作物全面喷洒处理后局部补充喷洒或对核心分布的杂草(如香附子等多年生杂草)作点喷处理。此法针对性强,用药比较经济。
4、定向喷雾
控制药液的喷洒方向,施药于杂草或地上,尽可能不接触作物。这是苗后采用其某些灭生性或触杀性
除草剂进行作物行间处理的保护性喷洒。[pagebreak]
七、
除草剂按化学结构分类
除草剂的不同化学结构类型及同类化合物上的不同基因取代对
除草剂的生物活性具有规律性的影响,因而按
除草剂的化学结构分类既科学、系统、详尽,又便于记忆。
现有的
除草剂大致分为酚类、苯氧羧酸类、苯甲酸类、二苯醚类、联吡啶类、氨基甲酸酯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取代脲类、均三氮苯类、二硝基苯胺类、有机磷类、苯氧基及杂环氧基苯氧基丙酸酯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以及其它杂环类等。[pagebreak]
八、
除草剂按剂型分类
除草剂的加工剂型和加工质量对于
除草剂的药效影响很大,应该根据各种
除草剂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方式加工成适宜的剂型,才能充分的发挥它的药效。目前常用的有水剂、水溶性、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剂、油剂、颗粒剂、粉剂等。
1、水剂
水溶性
除草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性,如20%的2甲4氯水剂、10%的
草甘膦水剂。
2、水溶性粉剂
是能直接溶于水中的固态
除草剂,用水稀释后喷雾,经济方便,使用时要用软水(河水),如用硬水时应预先在水中加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软化。如,2,4-滴钠盐、五氯酚钠、2甲4氯、钠盐等也可拌土撒施。
3、可湿性粉剂
这种原药往往难溶于水或有机溶剂,故把它与惰性填料及湿润剂按比例均匀混和,粉碎至300目以上细度,能用水稀释成悬浮液,可作茎叶喷洒或土面喷施。另外也可拌土撒施,它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加工剂型,如
除草剂、绿麦隆、西玛津、
敌草隆等。
4、悬浮剂
又称胶悬剂,原药不溶于或极少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是把细度很高的原药和一定数量的湿润剂、扩散剂、增稠剂等配成均匀的悬浮浓液体,兑水后成稳定的悬浮液。宜作茎、叶喷洒,由于这种剂型的粉碎细度高、悬浮性状好、粘着力强,因此作叶面喷洒时比可湿性粉剂效果好。
5、乳油
是一种均匀油状的液体剂型,由
除草剂原药、有机溶剂和乳化剂溶合而成,用水稀释后成乳状液喷洒。这种剂型常用茎、叶处理、如敌稗、丁草胺等。
6、颗粒剂
颗粒剂的
除草剂剂型。它施到土壤中吸水后,药剂从颗粒中慢慢稀放出来,被杂草吸收而发挥作用,多用于土壤处理,特别是水田撒施比其他剂型简便、安全。
7、油剂
由
除草剂原药加适当有机溶剂(油剂)制成,使用时不用兑水,适于超低量喷雾。
8、粉剂
除草剂的原粉和惰性粉一起粉碎后混合而成。可用喷粉器喷施,或做成毒土撒施。
以上这些分类大家是否都了解了呢?以后在买
农药的时候就可以判断市场上
农药的类别,及哪种才是最适合自己家的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