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麦粒干瘪、空壳、影响产量,严重的减产达70%以上,甚至绝收。由于小麦吸浆虫虫体小,危害隐蔽,防治技术性强群众不易发现虫体和掌握不准防治时间,往往容易造成损失。今年3月份以来,县农业局植保站对全县吸浆虫发生情况进行了淘土普查,共挖方150方,有虫240个,平均1.6头/方,而博望、赵河、券桥、杨楼四乡镇平均2.5头,3月18日以来,雨水偏多,对吸浆虫向上移动和羽化出土非常有利。小麦吸浆虫在土壤中生活近10个月,在地上生活两个多月,防治的有效时间短,一定要选准最佳防治时期,望广大群众引起高度重视,克服麻痹思想严加防控。防治建议如下:掌握好两个关键时期:蛹期和成虫期。1、在4月20日-28日对于淘土普查达到2头/方防治指标的麦田,抓住蛹期防治,亩用3%
辛硫磷颗粒剂或1.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公斤,拌细土20公斤撒于地表。2、在4月23日-5月1日用双手扒开麦垅一眼可见到成虫2-3头时,抓住成虫期防治,亩用4.5%高效
氯氰菊酯乳油40ml或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