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枯叶蛾是一种赤褐色的蛾子。因其静止时翅膀很像枯叶,故而得名。其为鳞翅目,枯叶蛾科。专以危害杨树的叶片为主,近年该虫对杨树的危害有所加重。此幼虫对园林植物危害较严重猖獗时,短期内能将整个林木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林木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 雄虫翅展40~60毫米;雌虫翅展57~77毫米;体翅黄褐色,前翅顶角特长,外缘呈弧形波状纹,后缘极短,从翅基出发有5条黑色断续的波状纹,中室呈黑褐色斑纹;后翅有3条明显的黑色斑纹,前缘橙黄色,后缘浅黄色。前翅散布有少数黑色鳞毛。以上基色和斑纹常有变化,或明显或模糊状. 幼虫 体扁平,青灰色,密被纤细长毛,白天常常紧贴在树皮上不易发现。 卵 椭圆形,灰白色带有黑色不规则轮纹。 蛹 长约30毫米,深褐色。纺锤形,灰褐色。 发生规律 东北、华北1年发生1代,华东、华中1年发生2代,均以低龄幼虫伏于枝干或枯叶中越冬,以幼龄幼虫在树枝、枯叶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取食叶片危害,4月中旬至5月中旬结茧化蛹。各代幼虫分别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孵化危害。1代区成虫6~7月发生,2代区5~6月和8~9月发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静止时状似枯叶。卵多产在叶面上,11月幼虫开始越冬。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结合整枝、修剪,消灭越冬幼虫。 2、人工摘除卵块,保护和利用天敌。 3、药剂防治:幼虫危害期,施用50%杀螟松乳油,90%敌百虫晶体,5 0%敌敌畏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淇林树虫一次净800-1000倍液、淇林战虫1000-1500倍液、淇林捕杀净6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也可根施淇林根除净或者滴注淇林根除净(滴注型)进行防治,一次使用持效期可达6-12个月。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