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猴头菇栽培技术

2017-05-30 09:57 作者:李先生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形状极似猴子的头,故而得名。猴头菇肉嫩味香,鲜美可口,其色、味、香均属上乘。

    猴头菇营养丰富,富含多肽及多种维生素。医学证实,猴头菇具有组织修复、增强细胞活力、抗癌、延年益寿和美容等药用功能。猴头菇肉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美称。

    猴头菌作为一种大型真菌,素有“山珍”之称,它含有16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具有生长周期一般以9-11月生产为宜。栽培方法简单、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等优势,很适合于一家一户在简陋条件下栽培。

    一、合理选材,科学配方

    栽培猴头菇的原料极为广泛,如棉籽壳、木屑、玉米芯、豆秸、野草、酒糟等,适量加入麸皮、玉米粉等辅助原料,以适当的比例配合后,猴头菇能良好生长。若在这些培养料中加入少量的磷、钾、镁等矿物质,生长会更好。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取材优势,选择经济配方:

    (1)木屑78%、米糠或麦麸200%、白糖和石膏各1%。

    (2)棉籽壳90%、石膏和白糖各1%。

    (3)玉米芯或豆秸粉80%、麦麸18%和白糖各1%。

    上述配方任选一种,充分混合,使含水量达60%。pH值为4-6。注意:选用的材料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拌料要均匀;装料要迅速,尽量在*短时间内进入灭菌处理阶段。

    二、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

    根据猴头菌的生物学特性,其菌丝体生长适温为25℃左右,养菌时间为30-40天。子实体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6-20℃。栽培*,可收3茬,约需2个月。各地可参照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生产时间。

    三、出菇管理

    菌丝体长到一半以上时,就陆续出现子实体,此时应及时进行出菇管理。出菇期内,要着眼于创造适合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条件,协调好温、湿、光、气之间的关系。

    1、开口:

    子实体培养时必须要有出菇的口子。瓶栽猴头菇,拔去棉塞或去掉牛皮纸在封口塑料薄膜中央开一直径2厘米的圆孔即可。袋栽猴头菇,去掉颈圈内的棉塞或揭去接种穴上的胶布,袋上用塑料薄膜覆盖,每2-3天将薄膜掀动*,促使菇蕾形成。当菇蕾直径2-3厘米时,揭去薄膜。

    2、控温调湿:

    菇房温度应保持在12℃-20℃之间,以18℃左右*为适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每天用喷雾器向室内喷水3-4次。高温时,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如顶部覆盖、通风换气,增加喷水等;低温时,要加强增温保温措施。

    3、适量通风:

    猴头菇子实体生长要求有新鲜的空气,通风良好,子实体个大、质紧,色白,生长快,产量高,菌刺长短适中,商品性好。否则,产量低,甚至会出现畸形。因此耕种帮建议应注意菇房的通风换气,每天定时打开通气口,高温时,多在早晚通风,每次30分钟左右;低温时,可在中午通风,经常保持菇房的空气新鲜。

    4、光照:

    猴头菇子实体虽然能在黑暗条件下形成,但常会出现畸形菇。而且强光也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一般以光照2000-300勒克斯为宜。一般菇房有一定的散射光即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辣椒双膜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雨后甘薯旺长防治措施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