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实僵干病发生在栎属树林内或栎属林木比较集中的林内,东北长白山漫江一带发病率为30-50%,高者70%。其他地区栎类林内也有分布。该病害对栎类的天然更新和种子利用有严重影响。 症状:初病时,坚果果壳表面产生变色斑,后变灰褐色,病斑周围铅黑色,剥开种壳可见子叶上出现橙色小点,周围有暗色晕斑。后期子叶变暗黑色,皱缩,并包上一层浅色菌膜。菌膜可以剥离。子叶被菌丝充满,组成假菌核。被害子叶后期缺水,迅速干缩,其体积比健康者小一半。到来年生长季节后,假菌核吸水膨胀,种壳裂开,有时在假菌核上生出几个小喇叭状子囊盘。 病原:块状盘菌Ciboria Pseudotu berosa。 发生规律:当新坚果成熟落地后,有些坚果与老病果菌核、菌丝和子囊孢子接触,靠菌丝或孢子萌发生的芽 ,从种壳缝或坚果基部维管束侵入果壳内。菌丝以子叶为养料维持生长,逐渐形成新的假菌核。混在健康坚果中间的病果,在适宜温、湿度下生长出菌丝,在坚果生长蔓延,由壳缝及维管束侵入坚果,使坚果发闰。这种侵染和侵染后的发病,一般在20℃下及多湿条件下发展迅速,经2-6周就可以完全破坏子叶,而形成假菌核。落地坚果的感染,一般零星发生,但当大量收集坚果时,难免混入病果,为健康坚果提供侵染源。当坚果含水量达40%以上,且温度又高,此时传染很快,特别是虫害果,感染很快。如坚果吸水发芽时发生霜冻,便于病菌侵染,致使子叶、根、幼芽变色,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 1、确定无病林区,通过详细调查和观察,确定无病区。 2、精选健康坚果。在无病林区采集坚果作为种源。对采集的种子,还要通过精选、除去虫果、伤果等劣质果。 3、收集的坚果,应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库内阴干,使坚果含水率降至30-40%再混沙贮藏。贮存坚果的库内温度控制在5-10℃。并且要干燥通风。 4、定期检查。对贮存的坚果要定期检查,对变灰绿色或灰黑色的坚果一定要检除,集中处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