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17-05-28 17:17 作者:李先生
毛白杨锈病主要为害幼苗及幼树,引起芽枯、叶片提早脱落,严重时引起嫩梢枯死,影响杨树的生长。 发生规律 该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内越冬。病害在5-6月间和9月份为两个发病高峰,以5~6月份最重。7~8月份由于气温较高,不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侵染,故病害进入平缓期。在适温时期,降雨越多,湿度越大,发病越重。还与苗龄、树龄及叶龄有关,苗龄、树龄及叶龄越小,越易感病,为此,该病多侵染1~5年生幼苗及幼树,10年生以上大树很少发病。白杨派及其杂交品系的所有树种普遍感病,但树种间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 防治措施 1、喷药防治。对上一年发病的苗木及幼树,在发病初期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85%三氯异氰尿酸2000~3000倍液,或淇林®粉锈清1000-1500倍液。以控制病情。喷药要着重嫩梢嫩叶部位。 2、加强苗木及幼树管理。氮肥不应过多,结合施磷钾肥,防止徒长,增强本身抗病能力。 3、选栽抗病品种,同时不要大面积营造纯林。 4、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育白杨派苗时,育苗地要选择离发病区300米以外处。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