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17-05-28 15:39 作者:李先生
青枯病是一种系统性维管束病害,寄生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危害幼苗和1~2年生幼树。幼苗发病初期一般产生萎蔫,随后出现叶枯,病株根部出现坏死,呈水渍状有臭味,横切后出现乳黄色的溢脓,皮层和木质部均出现上述症状。幼树发病时,急性症状为:病株叶片萎蔫,失绿,不脱落,茎、枝、干表面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条斑,木质部渐变黑褐色,根部腐烂,皮层脱落,木质部坏死,表面有乳黄色或浅白色的菌溢脓产生,一般只需7~20天导致全株死亡。慢性病症为:一般为植株发育不良,较矮小,下部叶片变紫红色,且渐向上发展,导致叶片全部脱落,部分枝条出现不规则变褐或坏死,部分根系出现细菌性溢脓。一般3~6个月导致全株死亡。 发生规律 青枯病的发病时间为4~11月,高温多雨的7~8月为高峰期。 防治方法: 1、保持适当的种植密度,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及时清除并烧毁病株,防止病害在苗圃地蔓延。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在病害发生地和周围用生石灰消毒。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淇林®菌医800~1000倍液,或淇林®圃菌清400-500倍液进行防治,均有一定效果,若配合淇林®岁达使用效果更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