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8 14:49 作者:李先生
第一期落果:在开花后的1-2周内,落掉的是未膨大的子房,主要是由于缺乏授粉受精条件,花器不完全或雌蕊退化所致。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上年夏季管理不善,影响了花芽的分化和花器的形成,或花粉不育实、发芽率低,而失去了受精能力。或者是再花期天气突变,如倒春寒,雌蕊受冻,不能产生花粉,导致受精不良或者自花不实,也会大量落花落果。
第二期落果:在开花后3-4周。此时子房已经膨大,或由于受精不完全,胚的发育受阻,幼果缺乏胚供应的激素;或因花期遇阴雨天气,影响授粉;或花期缺氧,幼胚缺乏蛋白质供应,停止发育。凡此种种原因,均可引起落果。
第三期落果:已经受精的幼果,在发育的过程中。因胚中途停止发育而造成落果。这个时期约在5月上旬-6月上旬,正值胚与新梢都处于旺盛生长,需要大量氮素的时期,由于氮素供应不足,或供应过重,促使新梢生长过旺,夺走了果实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从而导致胚缺乏营养,停止发育而落果。
二、水肥及虫害造成落果
1、施肥不当
如施用未腐熟的鸡粪或碳酸氢按等化肥,释放出的大量氨气,使桃树受害,造成落花、落果,或者施用劣质化肥,引起根系受害,同样造成落果。或因缺肥、养分分配不合理,导致花芽分化质量差,不能着果或因追肥过多,新梢生长过旺,都会引起落花落果。
2、花期湿度过大或水分不足
桃树虽较耐干旱,只要土壤含水量达20%,就能正常生长,但幼果对水分要求十分敏感,水分不足就会脱落。特别是开花前后,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在沙土地栽植的桃树,更需要及时浇水,花后及果实迅速生长期,如果水分不足,影响果实发育,引起大量落果。若花期水分过多,要及时排水,如果湿度太大、光照不好的话,花粉吸水膨胀破裂失活,影响受精,也会引起严重的落花落果现象。
3、树体贮藏养分不足及施肥过多
幼果前期发育所需要的养分主要依靠树体内贮藏的养分。上一年管理好,秋施基肥及时充足,则叶片保护完好,树体贮藏养分充足。而上一年管理粗放,秋季末施基肥或施肥很晚,叶片脱落早,树体贮藏养分极少。因缺肥、养分分配不合理,致花芽分化质量差,不能着果或因追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而抑制新梢措施不力,都会引起落花落果。
4、病虫害引起落花落果
桃流胶病、桃蚜等。主要害虫是蚜虫桃瘤蚜,为害最严重的时期在花期及落花后,花期蚜虫在粤筒内为害子房,落花后为害幼果。蚜虫为害后周幼果脱落,即使不脱落,也无商品价值。
三、防治措施
1、提高桃树的坐果率
秋季果实采收后,加强肥水管理,除治病虫害,减少落叶,改善树体营养条件,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的质量,对因雌蕊发育不完全造成的落果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至于对缺乏授粉的品种,则应配置授粉树,或采用果园放蜂和人工授粉。这些都是防止前期落果的有效措施。
植物生长激素能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分裂,分化,明显提高坐果率。花前喷雾硼砂或者硼酸,能提高坐果率。
2、加强夏季管理,强壮树势
1)适时化控:幼果期至硬核前期,如果温度过高,枝条就会旺长,大部分营养被枝条吸取,造成生殖生长失去平衡,极易造成幼果脱落,应及时喷多效唑溶液。
2)适时摘心:幼果期至硬核前期,新梢伸长5-10厘米时,留5一6片叶进行摘心,摘心后的新梢萌芽等到抽条长出5一6片叶时,再次摘心,以后,依次类推。这样适时削弱顶端优势,可使大部分营养供应幼果,从而防止幼果脱落。
3)疏果定果疏果定果应根据树势、树力、树龄、品种等确定结果数量,一般情况下每棵留250一300个桃子,要求在控制总量的条件下,于5月初进行第一次疏果,疏除畸型果、小果、簇生果,每枝果枝只留2一3个,到5月中旬进行地2次疏果,每枝果枝留一个,总得原则以质量定数量,以品质定效益。
4)套袋:套袋是防止病虫鸟害和提高品质的有效措施,套袋应在定果后,大致在5月20日后开始,生理落果基本停止,桃蛀螟、食心虫等产卵高峰之前进行,先套袋坐果可靠,易感病的品种和大树、老树,后套落果多的品种和小树,套袋前要普通使用一次杀虫杀菌剂,然后再套袋。
5)夏季修剪:协调营养枝和坐果枝的关系。将过密枝、无用枝疏除,改善树冠光照条件,促使营养转向花芽分化和果实生长。
6)加强秋季管理:提高树体储藏营养,秋季早施基肥,可提高树体养分水平,增加秋叶的同化能力,促进树体的营养积累,做好保叶工作,在落叶前,叶片完好率在95%以上。
7)病虫害防治:穿孔病、流胶病及炭疽病等,可选择:多抗霉素或者氟硅唑.已唑醇或者噻唑锌中生菌素。5月下旬-7月下旬,注意桃园红蜘蛛、蚜虫的发生,以免造成为害。可选用阿维菌素或者阿维哒螨灵或者金克螨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