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8 14:11 作者:李先生
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细菌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桃树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日益严重,有的桃园甚至呈大爆发的现象。如果防治不及时,将引起大量叶片穿孔、早落,削弱树势,影响花芽形成,降低产量,经济损失严重。下面小编就该病的危害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作下详细介绍,希望在防治上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果实和新梢。 叶片感病,多发生在靠近叶脉处,初为水渍状浅褐色小斑点,直径0.5-1毫米,以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直径2-3毫米,病斑周围有水渍状淡黄绿色晕圈,边缘有裂纹,最后干枯、脱落,形成穿孔,孔缘不整齐,严重时穿孔连片,形成大的缺刻或孔洞。空气潮湿时,病部常溢出黄色脓状物,最终导致叶片早落。 春、秋新梢感病,形成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两种病斑。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春季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以后扩展长达1-10厘米,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当病斑环枝一圈时,枝条就会枯死。春末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溢出,开始传播。夏季溃疡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红色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后扩大成褐色至紫黑色斑块,稍凹陷,病斑外缘水渍状,并有树脂状分泌物,干后龟裂,严重时枯死。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枯,故传播作用不大。 果实感病。幼果期感病果面无明显病斑,但果实呈僵果状,残留于树上不再膨大,最终幼果干枯缩小,呈黑褐色,坏死但仍悬于树上。果实生长中后期感病,病斑初为水渍状浅褐色圆形小斑,直径约1毫米,逐渐扩大后呈暗紫色或深褐色,中央稍凹陷,潮湿时病斑上溢出黄白色黏质物,也可产生不规则裂纹,病斑多时连成一片,果面龟裂。在潮湿的条件下,易遭受其他腐生菌侵染,导致果实腐烂,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二、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落叶上越冬,主要在春季溃疡病斑内越冬,故以春季枝溃疡为主要初侵染源。春季随气温的上升潜伏在病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当气温15℃时,病原菌从溃疡中溢出,借风、雨、昆虫传播,从叶片气孔、枝条芽痕和果实的皮孔侵入。细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28℃,一般于5月份发病,10-11月份在被害枝梢上越冬。 气候温暖、多雨或多雾季节发病严重;树势衰弱,排水、通风不良,偏施氮肥的桃园发病重;虫害严重时,病菌从伤口侵入,发病严重;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也不同,中华寿桃、肥城桃、白凤、上海水蜜、白桃等发病较重,寒露蜜、大久保及仓方早生等发病较轻。 三、防治方法 1.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如病果、病叶、病枝等。 2.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3.药剂防治 菌医800~1000倍液或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均匀喷雾;在发病严重或发病高峰期,间隔一周重喷一次,连续2~3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