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只在果穗和雄穗上表现症状。受害的前期表现为笋状型、矮缩丛生型、黄条型、顶叶扭曲等特异症状,抽穗期出现典型症状。病株雌穗短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丝状寄王维管束组织,这是与瘤黑粉病的主要区别。发病规律: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新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又以土壤带菌为主。在玉米3叶期以前,土壤温度21一28℃,湿度在中度偏旱时最有利于病菌侵入。4-5叶期以后的玉米受浸染少,该病也无再浸染。当种子发芽,病菌也萌发,浸染幼苗,随植株的生长,最后破坏穗部,成为黑粉。连作地、耕作粗放、覆土过厚、土壤干燥都有利于浸染发病。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以中单2号、丹玉2号、吉单101等杂交种较抗病。②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收获后清洁田园,减少初浸染源,重病区避免连作,实行轮作。③精耕细作,适期播种,促使种子发芽早,出土快,减少发病。④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5%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0.8%的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2%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量0.3%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