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6 18:38 作者:李先生
一、技术概述
根据茶园病虫发生危害特点及其无害化防治要求,研发集成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一是强化茶园病虫监测及预测预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茶树病虫情通报和防治预案;二是以采摘、修剪等农艺措施为基础,合理运用光诱、色诱、性诱、昆虫天敌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科学使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矿物源农药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水中溶解度低的脂溶性农药;三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充分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发掘与维护生态平衡。该项技术主要解决当前茶园不合理和过量施用化学农药带来的病虫抗药性上升、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符合国家化肥和农药减施战略要求,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并在防治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茶农急需,茶产业需要,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技术要点
1、农业防治技术
一是分批勤采,随芽叶带走大量的虫卵和低龄若虫,降低虫口密度的同时恶化食源;二是适时修剪、疏枝、中耕除草,增强树势,增进通风透光,抑制病虫数量增加。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利用天敌
一是在幼龄茶园行间种植印度豇豆、茶肥1号等绿肥植物,在茶园干道、支道及地块间空闲处种植香樟、桂花等树木,为寄生蜂、瓢虫、草蛉等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和食料;二是春、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保护蜘蛛、瓢虫等天敌安全越冬。
3、理化诱杀技术
根据害虫生物习性,合理搭配使用杀虫灯、色板、性诱剂等诱杀害虫。蓬面插色板或色板+信息素,每亩用量20~25张,诱杀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蓟马和蚜虫等。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宜在4月至10月夜晚开灯杀虫,主要诱杀茶尺蠖、茶毛虫、金龟子等趋光性害虫。
4、生物农药
推广应用苦参碱、印楝素、石硫合剂、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茶核·苏云菌、白僵菌等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5、高效低毒化学药剂
当茶园病虫超过防治指标且无法控制时,科学选用茚虫威、虫螨腈、噻虫·髙氯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水中溶解度低的化学农药。
三、增产增效情况
以湖北省为例计算,开展绿色防控,每年可减少农药使用2~3次,全年每亩节约成本28元,增加干茶产量4.3千克,每亩节本增收264.5元。
四、适宜区域
大别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和三峡库区
五、注意事项
加强病虫情监测,掌握好防治时机,应用生物农药宜在病虫发生初期;加强茶园分类管理,根据茶园类型、病虫种类和发生特点的差别,实行相应的技术措施。
六、技术依托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大道10号
邮政编码:430064
联 系 人:毛迎新
联系电话:15071193913
电子邮箱:maoyingxin@126.com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