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6 18:29 作者:李先生
一、技术概述
黄淮海属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因受光温资源的限制,长期以来生产上推广玉米套种技术,即小麦收获前10~15天将玉米套种到小麦田里,这种种植方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小麦玉米共生期长,玉米苗弱不整齐,密度不足、苗子不匀、病虫害严重。开花灌浆期阴雨连绵,影响粒重。玉米早熟先收,不能充分利用9月底和10月初秋高气爽、光照充足的有效灌浆季节,造成减产。生产上以苞叶变黄、籽粒上部变硬为成熟标准,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在35~40%,距真正成熟相差10~15天。套种玉米费工费力,难以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针对上述问题,以机械化精量播种为核心,选用适宜单粒精量播种的优质种子;改麦田套种玉米为麦收后玉米免耕单粒精播;适当密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保证群体密度和整齐度;耐密型玉米品种留苗67500~75000株/hm2;适时晚收,秸秆还田;实现增加密度、提高整齐度、保证成熟度,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生产目标。
二、增产增效情况
该技术先后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累计示范推广426万公顷,平均增产1109 千克/公顷,总增玉米51.2亿千克。其中山东省的101个县累计示范推广363万公顷,平均9138 千克/公顷,最高单产16940千克/ hm2。
三、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
1.1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黄淮海区或本省审定的耐密、抗倒、适应性强、熟期适宜、高产潜力大的夏玉米新品种。
1.2精选种子 选择纯度高、发芽率高、活力强、大小均匀、适宜单粒精量播种的优质种子,要求种子纯度应不小于98%,种子发芽率应不小于95%,净度应不小于98%,含水量应不大于13%。所选种子应进行种衣剂包衣,种衣剂的使用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且应符合GB/T 8321.8规定。
1.3秸秆处理 小麦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秸秆留茬高度应不大于20厘米,切碎长度应不大于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应不小于95%,抛撒均匀率应不小于80%,漏切率应不大于1.5%。
1.4播种机选择 选用单粒精播玉米播种机械,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
2.播种期
2.1播种时间:在山东及周边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小麦收获后尽早播种玉米。玉米粗缩病连年发生的地块适宜播期为6月10日~15日,发病严重的地块在6月15日前后播种。播种时田间相对含水量应为70%~75%,若墒情不足,可先播种后尽早浇“蒙头水”。
2.2 播种方式:采用单粒精量播种机免耕贴茬精量播种,行距60 厘米,播深3厘米~5 厘米。要求匀速播种,播种机行走速度应控制在5km/h左右,避免漏播、重播或镇压轮打滑。
2.3 种植密度 一般生产大田,紧凑型玉米品种留苗67500株/hm2~75000株/hm2。
2.4种肥:采用带有施肥装置的播种机施用种肥,施氮肥45 千克/公顷~60千克/公顷、磷肥90千克/公顷~120千克/公顷、钾肥180千克/公顷~200千克/公顷和硫酸锌22.5千克/公顷,穗期补追氮肥。或者,施用玉米专用肥或缓控释肥等,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养分含量分别为220千克/公顷~240 千克/公顷、90千克/公顷~120千克/公顷和180千克/公顷~200 千克/公顷,种肥一次性同播,后期不再追施肥料。种肥侧深施,与种子分开,防止烧种和烧苗。
3 .苗期
3.1除草:结合中耕除草,在人工灭除的基础上,做好化学防治。播种后出苗前,墒情好时可直接喷施40%乙?阿合剂等3000 ~3750毫升/公顷兑水750千克进行封闭式喷雾;墒情差时,于玉米幼苗3~5片可见叶、杂草2~5叶期用4%玉农乐悬浮剂1500毫升/公顷兑水750千克喷雾,也可在玉米7~8片可见叶期使用灭生性除草剂20%百草枯2250毫升/公顷兑水750千克定向喷雾。
3.2防治病虫害:加强粗缩病、灰飞虱、黏虫、蓟马、地老虎和二点委夜蛾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具体防治方法应按DB37/T1184的规定进行。
3.3遇涝及时排水:苗期如遇涝渍天气,应及时排水。
4.穗期
4.1拔除小弱病株:小喇叭口到大喇叭口期之间,应及时拔除小、弱、病株。
4.2追施穗肥: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之间,追施氮肥180千克/公顷左右。在距植株10 cm~15厘米利用耘耕施肥机开沟深施,施肥深度应为10 厘米左右。
4.3防旱防涝:孕穗至灌浆期如遇旱应及时灌溉,尤其要防止“卡脖旱”。若遭遇渍涝,则及时排水。
4.4防治病虫害: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之间,有效防控褐斑病和玉米螟等,普遍用药一次,可采用飞机喷雾或者高地隙喷雾器防治玉米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具体操作应符合DB37/T 1184的规定。
5 .花粒期
5.1 施花粒肥:花后15d~20d,可酌情增施尿素90千克/公顷左右,可结合浇水或降雨前追施,以提高肥效。
5.2防旱:玉米开花灌浆期如遇旱应及时浇水。
6.收获期
6.1机械晚收:不耽误下茬小麦播种的情况下适期收获,山东及附近地区宜在10月3日—10月8日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收获时宜大面积连片推进、整村整镇推进,农机农艺联合推进,农机手和农户一起行动,避免联合收割机过早下地。
6.2 秸秆还田:严禁焚烧玉米秸秆,应进行秸秆还田。
四、适宜区域
山东省及周边地区。
五、注意事项
确保种子质量。
六、技术依托单位
1.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政编码:271018
联 系 人:董树亭 张吉旺
联系电话:0538-8241485,15966018787,13665481991
电子邮箱:stdong@sdau.edu.cn, jwzhang@sdau.edu.cn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 系 人:谢瑞芝
联系电话:010-82108891
电子邮箱:lishaokun@caas.cn
3.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27号
邮政编码:450002
联 系 人:李付立
联系电话:0371-65917933,0371-63558715
电子邮箱:njz63924812@126.com
4.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
邮政编码:230001
联 系 人:蔡志明
联系电话:0551-62625566
电子邮箱:caizhiming@sina.com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