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5 07:11 作者:李先生
此外,该病还具有潜伏侵染特性,部分果在田间看似无病,但在后熟期、贮运期仍可引起果实腐烂,十分让人头疼。
田间典型症状叶片感病:初在叶尖、叶缘处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褐色小斑,之后融合成大斑,并开裂穿孔,伴随皱缩、扭曲和畸形等症。
枝条、花梗感病:密布黑褐色病斑,当病斑绕圈一周时,枝条或花梗会枯死。
花序感病:花序干枯凋萎,花朵发黑脱落。
幼果感病:形成多个小黑斑,严重时整果发黑,脱落严重;当形成果核后,受侵染一般仅有小黑粒不扩展,潜伏至后熟期再大量显症。
发病过程详解①芒果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两者危害症状类似,但生物学特性与药剂敏感性有所差异。
②病原菌主要在芒果病枝叶、 病果和落地的芒果病残体上存活越冬。翌年温度回升、田间湿度大时,病菌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媒介进行传播,从寄主的伤口、皮孔和气孔等途径侵入。
③病菌再侵染能力较强,在寄主残体上可存活2~3年,且有潜伏侵染的特性。
发病规律探究品种:不同品种的芒果对炭疽病的抗病性存在差异性,如紫花芒、金煌等高抗炭疽病;台农1号、贵妃、桂香芒等中抗炭疽病;爱文芒、海豹芒、乳芒等则属于高感品种。
物候期:芒果嫩叶期、新梢期、花期至幼果期和果实成熟期是发病高峰。气候条件:温度在25~28℃,相对湿度大于90%时,最适宜炭疽病的发生。降雨情况往往关系到炭疽病发生早晚与厉害程度。
环境条件:雾重、光照不足、通风透光条件差及空气湿度大的芒果园更容易发病。
关于炭疽病的防治减少越冬病原:定期清园,将果园中杂草、枯枝、病果等病残体,及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降低病原基数。
破坏发病条件:芒果采收后至开花前, 结合整形修剪,改善树冠内外光照和湿度条件;多雨季节,及时排水降湿;芒果橄榄大小时套袋,隔绝病菌侵染。
提升树势水平:增施有机肥、活土君复合菌剂,平衡施肥和合理灌水,生长期淋喷海精灵生物刺激剂,以增强树势,提升抗病能力。
适时用药防控:在芒果开花前1~2天、谢花80%后、嫩梢期、幼果期时注意用药保护,药剂可选择甲基托布津、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咪鲜胺、赢极等。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