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3 13:08 作者:李先生
一、整地
整地:秋收后适墒秋整地。采用大马力机车联合整地或浅翻深松,深松深度在35cm以上,打破犁底层为标准(白浆土翻地不能翻到白浆层,砂壤土则不应打破犁底层,以防漏水肥)。翻地要防止湿翻,以防破坏土壤结构。封冻前完成秋起垄、秋深施肥。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熟期中早、硬质、脱水快、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的品种。
2、种子精选:播种前做好种子发芽试验,单粒播保证种子发芽率95%以上。
3、种子处理:播种前要晒种2~3天,激发种子酶的活性,使种子水分均匀一致。
三、播种
1、适时早播:在3月末土壤化冻后,对秋起垄地块整理垄形,耢平垄面,压碎土块。5~10㎝耕层温度稳定通过8~10℃时开始播种,穆棱地区一般为5月1日左右进行播种。
2、播种质量:常规方式行距65cm或130cm双行,限深播种,根据土壤墒情调整播种深度,墒情适宜播种深度镇压后保证3~5cm,播后视墒情及时镇压。播种速度要严格控制在6~8㎞/h,确保播种匀度和播深均匀一致。
3、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围绕保苗密度合理密植。
四、施肥
1、施肥量:亩施肥纯量23kg,N、P、K=1.7:1:1,折合商品量42kg左右,即尿素18kg,二铵14kg,60%氯化钾10kg。
(1)基肥(秋施肥):秋起垄夹肥或播种前先深施基肥,亩用量尿素总量的1/3~1/2,二铵、钾肥和长效尿素,施用深度8~10cm、15~20cm。秋季整地起垄时施入,在土壤上冻前,气温10℃以下时包肥,防止肥料流失。对于春季不能深施肥的地块,留20%磷钾肥在追肥时与氮肥同时施入,苗期玉米可见叶7片左右,垄侧深追肥(距离苗15cm开沟深12~15cm深追施氮磷钾肥或分两次追肥)
(2)追肥:追肥时间6~8叶期,位置以株侧9~10cm深8~10cm效果较好,过浅容易挥发;或采用垄侧距离植株10~13cm深度8cm追施、早施,追肥后立即中耕培土。追肥采用长效尿素(控释肥)4㎏/亩+尿素6㎏/亩。也可采取两次追肥,即第一次追肥在玉米5~6叶期,追施尿素4~5㎏/亩;第二次追肥在玉米8~10叶期,追施采用长效尿素(控释肥)4㎏/亩+尿素2㎏/亩。
(4)叶面追肥:结合玉米健身防病,用叶面肥在玉米拔节后、喇叭口期、抽雄初期喷施2~3次。
①玉米封垄前机械喷施叶面肥:拔节后每亩用尿素0.45㎏+水15~20㎏+硫酸锌40~50g+益微增产菌100ml。
②大喇叭口期航化作业:大喇叭口期用复合叶面肥(包括氮磷钾微肥等)或每亩用尿素0.35㎏+磷酸二氢钾100g+速乐硼25~30g+2.5%功夫。
五、田间管理
1、中耕灭草:
根据当时条件进行中耕
第一遍中耕播种后立即进行,用深松钩子深松,深松20cm以上,以明条不上垄为标准。
第二遍中耕玉米出苗后用杆尺或双翼铲,紧贴苗带,以不豁苗为标准。
第三遍中耕玉米4~5叶期,用杆尺或双翼铲,同时要培出小垄。
第四遍中耕结合追肥,用杆尺和培土铲,调节杆尺在根侧5~8cm处开钩,深度8cm,同时进行追肥。培土铲进行培土,多培土、高培土、培高垄。
2、化学灭草:化学灭草以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苗后茎叶处理只能做为补救措施,减少对玉米的药害。
封闭灭草:配方①90%乙草胺(或90%禾耐斯)+70%赛克津,用药量:在土壤有机质2~3%时每公顷1.5升+400克;在土壤有机质3~6%时每公顷1.6升+500克;
苗后灭草:28%硝-烟-莠
3、少雨干旱及时灌溉;适时化控防倒
如遇到严重干旱,核心攻关区采取喷灌,滴灌等措施,防止缺水对玉米生长造成影响。六月是玉米营养生长旺盛期,过多雨量造成玉米营养生长过盛,植株高大,应采取化控措施控高防倒。喷施化控剂的原则是“喷高不喷低、喷旺不喷弱、喷绿不喷黄”。
4、病虫害防治技术:
①玉米大斑病:适期早播、避开发病高峰期;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叶。药剂防治: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25%三唑酮1500克+酿造醋1500毫升+磷酸二氢钾2.5~3公斤/公顷或单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800~2100克/公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800~2100克/公顷;核心区采用400克/升氟硅唑乳油25~37.5毫升/公顷或25%丙环唑乳油500毫升/公顷或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150~250毫升/公顷。隔7~10天喷一次,根据病情发展可连续喷药2~3次。
②玉米小斑病:防治方法与玉米大斑病相同。
③玉米丝黑穗:该病属于系统侵染病害。因此必须采用种子包衣处理,25%粉锈宁用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或用12.5%速保利用种子质量的0.4%~0.8%拌种。田间发现该病时,及时除掉病株或病穗。
④细菌性茎腐病:72%农用链霉素20~30克/亩,茎基部喷施。
⑤玉米螟:做好预测预报,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喷2.5%敌杀死乳油20ml/亩,或2.5%功夫乳油10~15ml/亩。大喇叭口期喷25%灭幼脲3号胶悬剂40~55ml/亩或开展玉米螟生物(赤眼峰)防治。
⑥粘虫:百株苗30头左右即可防治,以幼虫3~4龄为最佳防治时期。用2.5%功夫(或其它菊酯类杀虫剂)20~30ml/亩,兑水15㎏进行防治,幼虫3龄前用10%氯氰菊酯15~20ml/亩进行防治。
⑦蚜虫:根据预测预报进行防治。用种子质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浸种,防苗期蚜虫和飞虱等。中后期喷洒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20克/公顷,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25毫升/公顷,兑水叶面喷雾。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