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草莓褐斑病发病条件(草莓叶斑病发病条件)

2017-05-23 13:00 作者:李先生  

前言

  草莓褐斑病是我国草莓栽植区重要的叶部病害,个别地区发生较严重,如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等地。病原为凤梨草莓褐斑病菌。发病适温为20~30℃,在此温度范围内,雨水过多会加剧病害发生。北方6~8月为发病盛期。此病易与叶斑病混淆。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果梗、叶柄。受害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斑块,中央呈褐色,边缘为紫红色,病健部交界明显,病斑直径1~3毫米。后期病斑上形成褐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多呈不规则轮状排列。当多个病斑连在一起时,可使叶片大面积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形枯死。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如华东5号、牛心等。②培育健壮苗。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③减少病源。草莓栽植时,用4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苗20分钟,可减少翌年发病病源。及时除去病株病叶,注意清理园中腐烂枝叶,烧毁或深埋。

农药防治

  基本与防治叶斑病相同。现蕾开花期喷施25%多菌灵3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速克灵800倍液,一般喷2~3次,间隔5~7天。


  以上就是耕种帮为大家分享的草莓褐斑病的防治相关知识,对此广大农民朋友有什么看法呢?或需要补充相关知识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关注私聊耕种帮,谢谢各位的阅读,喜欢耕种帮的文章,就给个“赞”吧!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茶树菇栽培技术与管理(山东省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 下一篇:水稻栽培的基本要点(水稻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