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
农药又是有毒有害化学品,如果不能正确合理使用又会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人畜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每年都发生大量的因
农药质量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农药纠纷和药害事件,一些农民朋友因此也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对农村繁荣发展、和谐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眼下,正是
农药使用的高峰时期,下面谈一谈
农药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对广大农民朋友正确购买使用
农药有所帮助。
一、
农药的科学选购
在购买
农药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农作物得了什么病,或者需要消灭和控制什么虫害、草害。必要时可以向农业技术人员或
农药销售人员进行咨询,然后对症下药。在购买
农药时还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一定要到正规的、信誉较好、实力较强、
农药经营人员素质较高的
农药经营单位去购买,千万不要到集贸市场上购买
农药,更不能购买流动商贩推销的
农药。
(二)、购买
农药时要认真阅读
农药标签,并主意查看以下内容
1、看
农药名称
从2008年7月1日开始,
农药的名称一律使用
农药的通用名(即
农药的有效成分名称)。比如:丁草胺、
敌敌畏、
马拉硫磷等等。禁止使用商品名,比如以前市场上常见:万佳丰、快下手、干干静静、喜洋洋等。如果遇到还冠有乱七八糟商品名称的
农药一定不要购买。这些
农药基本上不是正规的
农药生产企业生产的,质量难以保证。
2、看“三证”号
即:
农药登记证(分为临时登记证,以LS标识,如LS20080369;正式登记证,以PD标识,如PD20070640)、
农药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号。无三证号或三证号不全的
农药不要购买。
3、看
农药使用范围
要认真查看
农药标签标注的农业部登记的防治作物,防治的对象。自己需要防治的作物和对象不在
农药标注的范围之内不要购买。超登记范围的
农药不要买。自己没有用过或者别人也没有用过的
农药新产品要谨慎购买。
当有几种
农药可供选择时,要优先选择用量少、毒性低、残留小、安全性好、价格较低的产品。
在瓜果蔬菜、中药材上还要禁用高毒、剧毒
农药产品。
4、看标签标注的其他内容
查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确定
农药是否在有效期之内。还要查看标签上标注的有效成分含量、剂型、剂量、注意事项、中毒急救措施、生产厂家、联系方式、性能、重量、使用方法、毒性及其标识、储存和运输方法等这些法定标注的内容是否齐全和清楚。标注不全的或不清楚的不要购买。
5、看
农药产品形态外观
粉剂、可湿性粉剂,用手捏包装袋,感觉应为疏松粉末,无团块。如果有结块或颗粒感,说明可能受潮。质量可能发生变化。如果产品颜色不均匀,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乳油或水剂应为均匀液体,无沉淀或悬浮物。如果出现分层或浑浊现象,产品质量可能出现问题。
悬浮剂或悬乳剂应为可流动的悬浮液、无结块,长期存放可能存在轻度的分层现象,如经摇晃后不能恢复原状仍有结块和分层,说明产品质量可能发生改变。
6、看价格
同一产品当然选择较低价格的,但是如果同一产品不同销售单位价格差距很大,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售价很低的这个产品可能就是假冒伪劣
农药。
(三)谨慎购买
农药经营人员搭配
农药。
农药搭配使用容易改变
农药药理,降低
农药防治效果,甚至增加
农药的危害性。
不能购买
农药经营单位混配、分装的
农药。这些
农药不仅质量没有保障,而且因为没有标签,购买者不易掌握这些
农药的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中毒急救措施,贮存和运输方法等重要内容,不利于
农药的安全使用。另外,这些
农药缺乏规范的包装物,更不利于
农药使用后的权益维护。
(四)别忘了索取发票、收据等购货凭证并妥善保管,以备日后维权使用。
二、
农药的正确使用
(一)合理使用
农药 农药病虫草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尽可能减少
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
1、把握好用药时期
一般根据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的发育期、农作物生长进度和
农药品种而定,并尽可能躲开天敌对
农药的敏感时期。
除草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施用,不得随意改变。
杀菌剂一般在农作物发病的初期施用。
杀虫剂一般在卵孵盛期或低龄幼虫期施用。
2、掌握好用药量和喷药质量
任何种类的
农药均须按照标签推荐用量使用,不得随意增加和减少。有些农民朋友习惯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认为这样才保险和放心,这是错误的。
农药在杀灭病虫草害的同时,对农作物生长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
农药在被施农作物上会形成残留,对农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一些种类
农药在自然界分解较慢容易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因此
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方法和剂量,是国家
农药登记部门经过反复试验并经评价得出的药效与负面作用的最佳平衡点,不得随意改变。另外,加大用药量不仅会使病毒和细菌害虫产生抗药性,也容易超过被施植物的耐药负荷而产生药害。
3、注意轮换用药,延缓农作物产生抗药性
实践证明,在同一地方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
农药品种,极易使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使
农药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一些聚酯类
杀虫剂和内吸性
杀菌剂,连续使用多年,效果明显降低。因此,轮换使用作用机理不同的
农药品种,是延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保证防治效果的重要措施。
4、严格遵守
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采收时的天数,也就是施药后被施药农作物不能采收、食用的天数。不同的
农药品种,安全间隔期不一样,具体查看有关
农药品种标签规定。
农药是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被施用后,在杀灭病虫草害的同时,也会在被施用农作物上形成一定的药物残留。但是,这些残留会在光照、温度等因素作用下自然分解最终形成基本无害的物质。完成这一分解的过程需要的时间就是
农药安全间隔期。因此,在安全间隔期内采收的农产品,
农药残留会超过标准,采收时间离施药时间越近,
农药残留就越多,对人畜健康影响就越大。所以,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被施药的农作物,更不能食用。
(二)选择适宜的施药器械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
农药喷雾器械主要有弥雾机、手动喷雾器两大类。应选择正规的厂家生产的
农药喷雾器械,并根据
农药防治的对象的不同正确选择喷头。
农药喷雾器械的喷头有两种,一种是扇形喷头,特点是喷出的雾面呈扇状平面,雾滴较大,漂移较少,这种喷头适宜喷施
除草剂;另一种是空心圆锥形喷头,特点是喷出的雾滴较细,容易漂移,雾滴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接触到叶片,适合于喷施
杀虫剂。
需要注意的是,药械用完以后一定要用水清洗干净,避免在药械里残留药液对以后喷施其他
农药造成不良影响。
(三)正确配制
农药 根据自己需要施药的面积和
农药标签上标注的用药量计算出需要使用的
农药总量。
1、水稀释的
农药 要严格按照标签上推荐的浓度进行稀释,不得随意增加和减少浓度,以免造成药害或影响防治效果。
当发现某种
农药兑水稀释以后颜色与以前用过的颜色不一样,应立即停止使用,这种
农药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2、拌土、沙等撒施的
农药 土、沙等载体一定要用筛子筛好,做到细致,不能有结块和石头,并与
农药搅拌均匀。
3、注意配药安全 配制
农药应远离住宅区、畜禽饲养场所以及水源的地方,要随配随用,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前用完。
不得把配好的或者剩下的
农药转移到饮料瓶或其他食品包装内,以免误饮误用造成中毒事件。
不得用盛药液的容器直接下沟河取水,不能用手或胳臂深入药液、粉剂或颗粒中进行搅拌。
配制粉剂和可湿性粉剂应在避风处,包装开口尽量贴近水面倒药,防止粉剂飞扬。
(四)注意
农药使用安全防护
农民朋友要注重学习,掌握必要的植保知识。年老、体弱人员,儿童及妇女经期、孕期、哺乳期禁止施药。在施药时必须主意以下事项:
1、认真检查药械是否完好 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能装的太满以免药液外溢,污染皮肤和衣物。施药场所应备有足够的水、清洗剂等。
2、穿戴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止
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和吸入体内。严禁赤身露体喷施
农药。
3、注意施药时的安全 下雨天、大风天气、高温时不能施药;施药时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不能逆风施药;施药期间不准进食、饮水、吸烟;喷头如果堵塞不能用嘴去吹,应用牙签、草干或水来疏通。
4、施药完毕以后要及时洗澡更衣。
5、要掌握必要的中毒急救知识 如
农药不小心溅入眼睛皮肤,要及时用大量的干净水进行清洗;如果施用
农药后有头疼、恶心、呕吐、抽搐等中毒症状,应携带
农药包装立即到最近医院就诊。
6、要妥善保管好
农药包装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容易形成污染源,不得随意丢弃,也不能留下盛装其他
农药和食品。另外,
农药包装也是维权的重要凭证之一。所以,应妥善保管和正确处理。
三、
农药使用权益维护
农民朋友使用
农药后,发现使用效果不好或者出现农作物生长异常,要及时向当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咨询,找出原因所在,并采取如下措施:
(一)及时补救
如果确定与施药有关,要对遭受影响的农作物采取补充施肥或施用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如果损失严重并且农时适宜,可以及时补种或改种其他农作物。
(二)及时投诉
1、保护好现场及时向
农药销售单位联系处理,如果与
农药销售单位难以达成一致,要立即向农业、工商等部门投诉或向农业部门申请农业事故技术鉴定。
2、保存好购买
农药证据,如发票、收据等凭证;
3、保存好剩余的
农药和
农药包装物。
(三)其他
发生人畜中毒事故要立即就医。如果出现严重的中毒死亡事件,还要向所在当地乡镇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