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9 02:44 作者:李先生
藤茶生产技术规程
黄光昱等
基金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农财发[ 2017 ] 38 号第 101 项)
藤茶俗称端午茶、龙须茶、藤婆茶、茅岩莓茶等, 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种( Ampelopsisgrossedentata ),在广西、湖南、江西、湖北、贵州等地广有分布 。 此茶色泽绿,起白霜,入口微苦,回甘快而持久,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消炎、保肝护肝、降脂降压、抗癌防癌、解酒醒酒等作用,对三高人群、亚健康人群具有较好的保健和预防功效 。
藤茶市场前景广阔, 但企业和农民对野生藤茶资源缺乏保护意识, 人工藤茶繁育基地面积跟不上需求,种植示范技术也没有形成标准进行推广应用,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质量依据,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藤茶产业的发展。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和 《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2013 年第 16 号),批准显齿蛇葡萄叶为新食品原料。 因此耕种帮建议为规范藤茶的生产,保证藤茶原料的质量,推进藤茶产业的发展,在相关研究 的基础上,针对藤茶产业发展现状,经研究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藤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管理、采收与储运。
1 藤茶生产技术规程研制经过
标准制定项目任务下达后, 成立标准制定工作组,在广泛收集与调研的基础上,以显齿蛇葡萄为研究材料, 在湖北省恩施州内藤茶主要适栽区设计试验,开展系统研究。在恩施市龙凤镇进行直插方式试验,在来凤县绿水乡进行扦插密度和肥力试验,在来凤县百福司镇进行覆膜和搭架试验, 在来凤县绿水乡进行大面积种植示范,根据试验综合分析、总结归纳和提升,同时结合调查研究 ,制定出藤茶生产技术规程。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藤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管理、采收与储运。 本标准适用于藤茶的生产。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 525 有机肥料。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藤茶: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种,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湖北等地,适应性强,通常以茎叶为加工原料,俗称莓茶、藤婆茶(又称神仙草、长寿茶)。
莓茶
5 产地环境
5.1 土壤环境
园地宜选择耕作层 ≥20 cm 、 有机质含量 ≥1.5% 、偏酸性的壤土类型,坡度不宜超过 25° 。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
5.2 水环境
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5.3 大气环境
应符合 GB 3095 规定的二级标准。
5.4 气候环境
以满足以下 条件为宜:栽 植海拔高度 300~1 200 m ;年平均气温 15~17 ℃ ,最低气温 -3 ℃ ;年平均降水量 1 300~1 500 mm , 年相对湿度 60%~80% ;年日照时数 1 300~1 500 h 。
6 栽培管理
6.1 枝条准备
6.1.1 规格与质量 采 2~3 年生枝条为宜。 Ⅰ 级枝,茎粗 ≥0.5 cm ; Ⅱ 级枝,茎粗 ≥0.3 cm 。 枝条应色泽正常,无断枝、干枝、杂枝。
6.1.2 剪枝 秋季落完叶后剪枝,枝条长度 ≥30 cm ,上端离芽 0.5 cm 剪成 45° 斜口,下端剪成平口。
6.1.3 假植 土地厢宽 100~120 cm ,厢高 20~30 cm ,厢面平整,浇水后将剪好的枝条按 5 cm×5 cm 株行距假植冬贮,枝条入土深度 15~20 cm ,搭棚覆膜保温。
6.2 建园
6.2.1 整地 翻耕土地 20~30 cm ,表土内翻、底土外翻。有机肥按 7 500 kg/hm 2 作为基肥施用,行距按110 cm 划线施基肥起垄,垄高 25~30 cm 。 有机肥应符合 NY 525 的规定。
6.2.2 覆膜 起垄后浇水坐实厢面, 用 0.12 mm 以上厚度的黑色膜或双色膜覆垄,覆膜时做到实、紧、严。
6.3 扦插
6.3.1 时间 立春后,连续 5 d 以上气温不低于 10 ℃时开始扦插,连续 5 d 以上日最高气温超过 22 ℃ 时不宜扦插。
6.3.2 浸枝 选取萌芽枝条打捆,枝条下端为 500mg/L 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 5 min 。
6.3.3 方法 厢面居中单行打孔,株距 40 cm ,扦插入土深度 15~20 cm ,地上部分留 1~2 节,扦插后压实孔穴。
6.4 田间管理
6.4.1 搭架 扦插后及时搭架,以棚架式搭架为主。搭架材料宜选择楠竹等,削成长 2 m 、宽 2 cm 、两端钝齐的竹条,间距 1 m ,架两侧离地 20 cm 和正中处用木质或竹制材料固定,固定处用塑料扎线带绑实,如图 1 所示。
图 1 棚架式搭架
6.4.2 打顶 幼苗新梢 20~30 cm 时打顶 1 次。
6.4.3 浇水 保持土壤在整个生长期湿润, 注意防涝抗旱。
6.4.4 除草 适时人工除草, 7 — 8 月停止除草。
6.4.5 施肥 冬季开条状沟深施基肥,沟深 20 cm ,有机肥按 7 500 kg/hm 2 施入沟内,及时覆土。
6.4.6 修剪 翌年早春,适时轻修剪,修理移除多余枝条。 每株藤茶留 3~4 个向上生长、长势良好的主枝条,长度 40~50 cm 。
6.4.7 病虫害防治 藤茶自身抗病虫害能力强,如有发生按照 NY/T 393 的规定进行防治。
7 采收及储运
7.1 采摘时间
4 — 8 月采摘嫩茎叶, 9 — 10 月叶片普采。
7.2 采摘方法
采摘嫩茎叶时采用提手采, 采摘长度 3~8 cm ,每隔 10~12 d 采摘 1 次,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剔除整梗和杂叶。
7.3 储运
鲜叶采摘后应放置在干净、透气、无异味的容器中,并及时收青。贮青时应做好薄摊、控温、保湿等管理措施,堆放时不可重压。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