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种植灵芝应注意哪些问题

2017-05-15 08:20 作者:李先生  

耕种帮解答: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灵芝人工栽培采用袋料栽培,主要是获得子实体和孢子粉。栽培过程有材料准备、装袋和灭菌、接种、管理、采收和贮藏。栽培期主要掌握六个技术环节是灵芝栽培成功的关键。 一、材料准备 1、主料:适合灵芝栽培的原料很多,常充分利用锯木屑、棉子壳等农副产品加工的下脚料。生产上多采用不变质硬杂木屑做为栽培料,来源容易,又能提高木屑综合利用价值。 2、辅料:多选用麦皮、豆壳、微量元素。 3、培养料的配制原则: 重量比例为: 木屑:麦皮:豆壳:微量元素 8 :0.8 :0.8 :0.4 把主料筛掉较大杂质后辅成一层 约5厘米厚,把辅料均匀地撒在上面,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适量喷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偏酸,PH值5—6为宜。即拌即装,每次拌量以客观条件和生产需要为标准。 二、装袋和灭菌 1、培养袋多选用对折口径15CM,长28CM的聚丙烯塑料袋作容器。 2、装袋方法:装料一般占培养袋的2/3为宜;把培养袋装满,用屈起五指的指关节向袋的四周压实,中间不必用力压、整平,把袋口折好,填料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过紧都影响灵芝的生长发育,导致总产量下降。 3、灭菌:采用常规蒸汽常压灭菌,用消毒灶高温消毒,从出蒸汽起计10个小时,能彻底消灭杂菌。取出后放12个小时后充分冷却,把培养袋整齐地放在接种室中的地上。 三、接种 1、菌种的鉴别:灵芝特有的性状是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在培养基表面会出现“疙瘩状”的突起,是比较成熟的菌种;适宜接种的是菌丝已行满培养基,培养基表面出现“疙瘩状”突起前的菌种。 2、接种工具准备和消毒:先在接种箱中铺一层聚丙烯塑料布,把冷却的培养袋和准备好的用容器装的棉花、橡皮筋、环盖、木锥、镊子、菌种袋放入,把操作窗密封好,用烟雾消毒剂“优菇灵”消毒,3—4克/立方米,密封30分钟,能有效杀除杂菌,并配制一桶用“优菇灵”药粉的消毒水,水色呈紫黑色为宜,把戴塑料手套的手和菌种袋一起放入桶中浸3分钟后,取出备用,用浓度70%的酒精棉花擦手,时间到后,带一块酒精棉花从操作窗伸入接种箱操作,用带入酒精棉花擦镊子、木锥消毒。 3、接种的方法:把菌棒折好的袋打开,用木锥在培养基中央钻出一个深度为菌棒高度2/3以上的洞用镊子从菌种袋中取出花生米大小的菌种块,放入洞中并放满,再用菌种在培养袋口平铺,把袋口扎成一束把环盖套入,袋中打开用橡皮扎好,用棉花塞好、密封,关键是当箱内烟雾散尽时要停止接种,重新消毒,紧接下一次消毒时间可缩短10分钟。 四、管理: 1、菌丝培养阶段的管理。 接种后的栽培袋搬入菌种培养室,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约经一周后,菌丝即可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并向下蔓延1—2CM,从而进入生长旺盛期。由于培养基表面接种块和预留接种穴内菌种同步蔓延,培养25—30天以后,菌丝行满栽培袋,仍需再经10—15天的培养,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标志是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或黄色突起的疙瘩块,如室温超过30摄氏度,加上室内通风不良,菌丝会出现徒长现象,沿栽培袋壁向上窜,沾粘棉花塞,易引起污染,甚至窜出棉塞后出芝,从而消耗养分,室内光线过强时,还会使菌膜过厚,影响出芝。 2、出芝管理 从灵芝的生物学特性来看,子实体发育的温度为22—35摄氏度,温度18摄氏度以下及35摄氏度以上子实体原基不分化,菌柄原基形成后,可继续升高1.5—9.0CM,在光线充足的一侧,出现一个小突起,并向水平扩展,此时要求有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的色泽变化,而变成灰色,即使再大湿度也不能恢复生长;温度低于18摄氏度时,应采取增温,白天通风,通风是保证灵芝菌盖正常开展的关键,变温易产生厚薄不均的分化圈。6月中、下旬,梅雨季节已近结束,逐渐以晴天为主,保证有较高的空气湿度,伞盖原基主要沿水平方向一轮一轮地向外扩展呈半圆形和肾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哪些农作物比较耐旱 下一篇:垂柳害虫如何用药防治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