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菇生产过程中,常可见到成片的小草菇萎蔫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通风不良
草菇属高温好氧性真菌,菇农为了提高棚内温度,往往延长覆盖时间,致使棚内二氧化碳积累过多致使小草菇缺氧而死。但通风量太大,水分容易散失,也不利于草菇的生长。应在播种后的4天内,每天上午10时左右通风半小时,随着菌丝量的增多及“针头菇”的大量出现,通风时间要逐渐延长到每天2小时。
气温骤变
草菇属恒温结实型食用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摄氏度~39摄氏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42摄氏度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28摄氏度~33摄氏度,2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或4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都会使小菇蕾萎蔫死亡。
湿度不宜
水分是影响草菇生长的重要因素。水分不足,菌丝体生长缓慢,子实体干枯死亡;水分过多,则会使菇床通风不良,造成大量烂菇、死菇。因此要掌握适宜的湿度,一般培养料的最适含水量为70%,菌丝体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为8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较为适宜。
水温不适
草菇生长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且对水温有严格的要求,如喷洒低于23摄氏度的水或40摄氏度以上的水,第2天幼菇就会全部萎蔫。因此喷水要在早晚进行,水温以30摄氏度左右为好。
环境偏酸
草菇喜偏碱性的生长环境,当培养料偏酸时,就难以长成菇且易受到杂菌的侵染。故配料时加入的石灰量要达到5%,每采完一潮菇后要喷1%的石灰水或4%的草木灰水,提高pH值。
采摘粗心
采摘时,不要碰摸正在生长的幼菇,如草菇密集丛生,要等到大部分草菇符合标准时一起采摘。正确的采摘方法是:一手按住草菇的生长部位,另一只手将成熟草菇扭转提起,减少对幼小草菇的损伤。
病虫蔓延
栽培管理不当,会导致病虫害大量发生。培养料含氮量过高时,“鬼伞”大量出现,和草菇争夺培养料中的养分,造成草菇死亡,所以配料时要控制含氮量。用玉米芯、麦秸、稻草作主料时,应添加5%麸皮或4%发酵腐熟的畜禽粪。螨虫发生后培养料内的菌丝很快被吃光,床面幼菇大量死亡,在拌料时喷洒800倍液的敌敌畏或敌百虫,防治效果较好。当料面上出现霉菌时,在污染区撒一层生石灰粉,同时加强通风降湿,抑制杂菌蔓延,保证草菇生长。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