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4 21:26 作者:李先生
白粉病多外层老叶先发病,逐渐向内部叶片发展。初时在叶上产生长椭圆形白色霉斑,抹去绒柔毛状白霉可见下面叶组织褪绿。后白色霉斑逐渐向周围扩展,霉层不断增厚,变为灰白色呈毡状。不久即脱落,留下枯斑疤痕。发病严重时,霉斑猛增,彼此融合,全叶铺满霉层,致使病叶很快黄化早衰,最后枯死。生长后期,在霉层中长出散生小颗粒,初时灰白色,后期黑褐色至黑色。 致病菌为鞑靼内丝白粉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表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闭囊壳放散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浸染引起田间发病。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反复再浸染,病害迅速传播蔓延,病情加重。? 病菌喜温湿条件,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并且要有水滴存在。因此,高湿多雨有利于病情发展。另外,栽培管理粗放,施肥浇水不适,尤其是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也易引起该病的发生。? 无公害防治法: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地与非葱蒜类、茄果类等寄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并及时进行秋翻,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7-15天1次,连续2-3次。常用药剂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福星乳油 9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 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梗。初发病时,在叶片和花茎上产生褪绿长圆形斑,迅速向上下扩展,形成大小1-5厘米、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病斑初时黄白色或黄褐色,后变黑褐色,边缘具有黄色晕圈,病斑上略显层次分明的轮纹。发病后期,病斑上密生黑短绒状霉层。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致使叶片变黄枯死,花梗易从病部折断。鳞茎多在临收前发病,初发时呈水浸状,而后病斑上生出霉层而变黑。? 病菌以子囊座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越冬菌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浸染。田间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反复再浸染,病害不断扩展。病菌喜温湿条件,温暖多雨时易于发病。植株长势衰弱,受冻或管理不善时,病情加重。? 无公害防治法:适时种植,密度不要过大;加强水肥管理,防止植株早衰。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7-10天1次,连续3-4次。常用药剂有: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