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香蕉黑条叶斑病

2017-05-12 23:22 作者:李先生  

  

香蕉黑条叶斑病病原

斐济假尾孢 拉丁学名: Pseudocercospora fijiensis (Morelet) Deighton、Cercospora fijiensis Morelet.属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假尾孢属,斐济假尾孢。无子座,分生孢子梗3~5根簇生,无色,短,直立或弯曲,产孢细胞合轴生,顶端孢痕小,直径1~1.5(μm)。分生孢子倒棒形,无色,3~6个隔膜,顶端稍尖,基部脐点凹入,孢子大小2.5~4.2×3~3.5(μm),少数隔膜 6~8个,长60~70(μm)。有性态为Mycosphaerella fijensis Morelet称斐济球腔菌,属子囊菌门。子囊壳深褐色,球形,具乳突状孔口。子囊倒棒状,无侧丝,大小 28.0~34.5×6.5~8.0(μm),内含子囊孢子8个,双列。子囊孢子浅色,梭形或棍棒状,双胞,隔膜处溢缩,大小 14~20×4~6(μm)。

香蕉黑条叶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初在叶脉间生细小褪绿斑点,后扩展成狭窄的、锈褐色条斑或梭斑,两侧被叶脉限制,外围具黄色晕圈。随着病情扩展,条纹颜色变成暗褐色、褐色或黑色,病斑扩大呈纺锤形或椭圆形,形成具有特征性的黑色条纹。病斑背面生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子实体。高湿条件下,病斑边缘组织呈水浸状,中央很快衰败或崩解,以后,病部变干、浅灰色,具明显的深褐色或黑色界线,周围组织变黄。发生多时,病斑融合、大片叶组织坏死,重者整叶干枯、死亡,下垂倒挂在茎上。近年该病在华南香蕉栽培区为害日趋严重,应引起生产上的重视。

香蕉黑条叶斑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在田间病株和病残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因本菌的分生孢子数量较少,所以子囊孢子在侵染中至关重要。高温、高湿利于发病。嫩叶易受侵染,老叶一般不受害。抗黄条叶斑病的大蕉品种对该菌却感病。

香蕉黑条叶斑病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病球茎和病吸芽带菌传入。

(2)割除病残叶,减少侵染源。

(3)于发病初期(4月初)喷洒25%施立脱乳油1500倍液或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1000~1200倍液、75%十三吗啉乳油500倍液,隔 25~30天一次,或每公顷喷施十三吗啉0.6L,加5.7L矿物油、加50~70(ml)乳化剂,对水至20~25L,每隔18~21天一次,有良好防效。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喷4~5次。需要适当缩短打药间隔时间,增加施药次数。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香蕉黄条叶斑病 下一篇:山楂叶螨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