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草莓叶斑病草莓蛇眼病分布为害草莓蛇眼病分布较广,常与叶部病害混合发生,保护地和露地均可发生。严重时发病率可 达40%-60%。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班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 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病原为无性态杜拉柱隔孢Ram.ularia tulasnei Sacc.,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草莓蛇眼小 球壳菌Mycosphaerella fragariae(‘1”ul.) Lindau.,属子囊菌亚门。
病原菌以菌丝在被害枯叶病斑上越冬,第2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袍子进行再侵染。病原菌生育适温18-22℃,低于7℃或高于23℃发育迟缓。
(1)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收集被害叶集中烧毁。
(2)定植时汰除病苗。
(3)发病初期喷淋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3.8%氢氧化铜悬浮剂6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