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大豆紫斑病

2017-05-12 12:49 作者:李先生  

  

大豆紫斑病分布为害

大豆紫斑病是大豆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温暖地区较严重。感病品种的紫斑粒率15%-20%,严重时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产量及品质,且感病种子发芽率下降,出苗率降低10.5%-52.5%。

大豆紫斑病症状

叶、茎、荚、种子均能受害,但以种子上的症状明显突出。染病种子在种皮上产生浅紫色至暗紫色病斑,常出现在脐附近,严重时大部分或全部种皮变紫色。种皮常无光泽粗糙,并具裂缝。由病种子长出的病苗,其子叶上产生褐紫色病斑,不规则形,常皱缩。

病菌从子叶传入幼茎,产生坏死斑,幼茎变细,幼株提前死亡。叶上起初发生圆形紫红色斑点,扩大后变成不规则形、多角形,褐色、暗褐色,主要沿中脉或侧脉的两侧发生,条件适宜时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周围无黄晕圈。病害严重时叶片发黄。

湿度大时叶正反两面均生紫黑色霉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茎上病斑梭形,红褐色,后期呈灰褐色,具光泽,上有微细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子实体。荚上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荚干燥后变黑色,上生紫黑色霉状物。

大豆紫斑病病原

病原为菊池尾孢,属半知菌亚门。

大豆紫斑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种及病残株叶上越冬,来年种子发芽时侵入子叶入幼苗病株及叶上所生分生孢子成为当年重复再次侵染菌源。分生孢子萌发时,每一个分隔可产生一个芽管,上芽管直接侵入寄主组织。菌丝生长发育适温为28℃,产生分生孢子的适温在23-27℃间,分生孢子萌发适温度为28℃。结荚期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过于密植、通风透光不良则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大豆紫斑病防治措施

(1)选育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沟排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注意田间卫生,及病残落叶,土地深耕深翻。

(2)选留无病种子,并用0.3%多菌灵加福美双,或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

(3)开花后用50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4000倍液喷雾。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大豆耙点病 下一篇:花生网斑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