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粉纹夜蛾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片正面,平均每雌产卵300-350粒。
(1)发生世代。一年发生5代。
(2)越冬及虫源。以蛹在寄主上越冬。华南棉区于3-7月、华北棉区于7-8月为害盛。
(3)发生因素:华南棉区幼虫于3-7月为害,华北棉区7-8月为害,为害期、为害情况与小造桥虫相似。
(1)成虫。头、胸部暗褐色,稍带灰白色。颈板中央具一黑横线,腹部浅灰褐色。前翅灰色带褐,有黑色细点,基线白色衬黑,在亚中褶处向外伸出一黑斑;内线褐色双线波浪形外弯,线间白色;环纹斜,灰白色,中间褐色,中室后方具马蹄形粉斑,与扁圆形粉斑相邻,很象Y形;外线双线细波浪形,线间白色,亚端线黑褐色,呈不规则锯齿状。后翅灰褐色,别于银纹夜蛾。
(2)卵。乳白色,馒头型。
(3)幼虫。浅绿色,体由头部到腹部末端渐变粗,气门上线白色,近背中线具2条细线,胸足细长,第1、2对腹足退化,爬行时似尺蠖状拱起。
(4)蛹:浅绿色至浅褐色,外具一层薄丝茧。
(1)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灭蛹和幼虫,以减少虫源。
(2)物理防治。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掌握在幼虫孵化盛末期至3龄盛期喷洒50%辛氰丁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菊马丁乳油2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每隔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棉花粉纹夜蛾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棉花粉纹夜蛾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