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油麦菜菌核病

2017-05-11 20:46 作者:李先生  

  油麦菜菌核病发生于油麦菜的茎基部。染病部位多呈褐色水渍状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染病株叶片凋萎终致全株枯死。

【油麦菜菌核病症状】

  油麦菜菌核病发生于油麦菜的茎基部。染病部位多呈褐色水渍状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染病株叶片凋萎终致全株枯死。

【油麦菜菌核病病因】

  病原是核盘菌。病菌菌核初为白色,后表面变黑,由菌丝扭集形成,—般为(1.3~14)毫米×(1.2~5.5)毫米。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浅褐色子囊盘。子囊盘杯状或盘状,成熟后变成暗红色,盘中产生许多子囊和侧丝,子囊内的子囊孢子呈烟状弹放。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细胞,大小为(10~15)微米×(5~10)微米。

油麦菜菌核病流行情况

  病菌以菌核留在士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长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衰败的老叶,并进一步为害到茎上。一株发病后可通过菌丝传染到附近植株。植株发病以后,又可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使土壤、种子带菌。此外,病菌还可通过易感染的杂草,如灰灰菜等,再传到蔬菜上。温度2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湿度低于70%,病害明显减轻。此外,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或偏施氮肥,连作地发病重。保护地内尤其严重。

【油麦菜菌核病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选择抗病优良品种种植,可有效减少油麦菜菌核病发生。

  2、加强水肥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喷施蔬菜壮茎灵,以提高油麦菜吸水吸肥力度,提高植株抗病性。

  3、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培育,可有效减少菌核病发生率。

  4、加强田间巡视,发现染病叶片及时摘除或拔除病株,进行深埋处理,喷施针对性剂加护树大将军,以剿灭病毒在萌发段,提升植物抗性和免疫正能量,保护其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油麦菜菌核病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油麦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油麦菜灰霉病 下一篇:油麦菜霜霉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