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灰霉病,又称白色斑点病,是冬春季冷棚韭菜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多在12月初发病,随着韭菜的生长发育,病情逐渐加重,并可延续到来年4月下旬,一般严重的减产百分之20至30。而且病叶常伴有霉味,使品质下降。冷棚韭菜冬春灰霉病的防治有哪些呢?具体介绍如下: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浸染时叶面上产生白色至浅灰褐色小点,正面多于背面,由叶尖向下发展,斑点扩大后呈梭形或椭圆形,在湿度高时,病斑表面生出稀释霉层,后期病斑互相融和成大片,直至半叶或全叶枯焦。有时病叶不产生白点、由收割刀口向下腐烂,初呈水浸状,后为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多呈半圆形至“V”字形,可向下延伸2至3厘米,病叶黄褐色。湿度大时,生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霉层。
一、选用抗病品种 如黄苗、克霉1号、中韭2号、雪韭等。
二、降湿 采用无滴膜,适时放风,降温、降低空内湿度,防止棚内温度过高。
三、及时病叶 深埋或烧毁。
四、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洒百分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百分之50速克灵1500倍液,或百分之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百分之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百分之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涪液,每亩用药液40至50千克,每隔5至7天喷施一次,连喷2至3次。注意交替用药。遇连阴天,用百菌清或速克灵烟熏剂进行防治。
以上就是耕种帮整理的冷棚韭菜冬春灰霉病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