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小麦黑穗病

2017-05-11 03:58 作者:李先生  

  别名:小麦黑穗病又称小麦黑疽、乌麦、腥乌麦。

小麦黑穗病分布为害

  小麦黑穗病分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不仅使小麦减产,而且使麦粒及面粉的品质降低。小麦散黑穗病在我国冬、春麦区普遍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1%-5%,严重年份可达10%-15%。

小麦黑穗病的症状

  腥黑穗病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增多,病穗较短,直立,颜色较健穗深,开始为灰绿色,以后变为灰白色,颖壳略向外张开,露出部分病粒。小麦受害后,大多是全穗麦粒变成病粒,少部分穗为部分麦粒变成病粒。病粒较健粒短肥,初为暗绿色,变成灰白色,外面包有一层灰褐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并有鱼腥味,故称腥黑穗病。

  散黑穗病主要为害穗部,小穗畸形,偶尔也为害茎和叶片。病株比健康植株稍矮,抽穗略早,带菌植株抽穗前不表现症状。所有小穗的子房、种皮及颖片均成为黑色粉末,被侵害的子房和颖片发育成冬孢子堆。病穗外面包有一层灰色薄膜,在抽穗前内部就已完全变成黑粉。在病穗抽穗时,薄膜破裂,孢子随风飞散,病穗只残留穗轴,在穗轴的节部还可以见到残余的黑粉。后期的病穗仅残留曲折的穗轴。

小麦黑穗病发病规律

  腥黑穗病病菌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种子外表或混人粪肥、土壤内越夏或越冬。小麦腥黑穗病是苗期侵染的单循环系统侵染的病害,小麦播种后发芽时,厚垣孢子也开始萌发,从芽鞘侵人麦苗并到达生长点。病菌在小麦植株体内以菌丝体形态随着麦株的生长而生长,以后侵入开始分化的幼穗,破坏穗部的正常发育,至抽穗时在麦粒内又形成厚垣孢子。

  散黑穗病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的胚部越冬。带菌种子是的初侵染菌源。小麦散黑穗病属于单循环病害,在小麦的一个生长季中只侵染一次。带菌种子播种后,潜伏在胚部的菌丝体也开始萌动,菌丝随着小麦的生长点伸长而向上蔓延。到小麦孕穗期间,菌丝体在整个穗部迅速发展增殖,破坏花器并耗尽其营养,形成厚垣孢子。成熟的厚垣孢子随风吹散,落到健穗花器上,24小时内即可萌发产生先菌丝,然后形成侵染菌丝。侵染菌丝一般由小麦雌蕊柱头侵入,经花柱进人子房,穿过珠被,到达胚珠。入侵的菌丝并不妨碍子房和胚珠的生长发育。当小麦种子形成时,菌丝已进入胚部和子叶盘,随着小麦种子的成熟,菌丝的胞膜略有加厚而进人休眠状态。

小麦黑穗病防治措施

  小麦黑穗病都是以种子带菌传播为主的病害,因此进行种子处理,基本上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1)抽穗前后在田间拔除病穗,带到田外烧毁,减少病菌传播。

  (2)小麦黑穗病,除种子带菌外,还有土壤和粪肥带菌。一般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戊唑醇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

  (3) 可用0.25%公主岭霉素可湿性粉剂按1:50比例加水,每100kg种子喷药液8kg,闷种4小时播种,或每50kg麦种用80%多菌灵0.4kg,先用水稀释,药液以浸种子为宜,在20-30℃温度下浸3-4小时即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小麦全蚀病 下一篇:小麦根腐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