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水稻齿矮瘸

2017-05-11 03:15 作者:李先生  

  

稻齿矮瘸,别名:裂叶矮缩病。引起该病的病原为稻裂叶病毒,病原拉丁学名Riceraggedstuntvirus简称RRSV.主要危害作物除侵染水稻外,还可侵染麦类、玉米、甘蔗、稗草、李氏禾等。主要危害的部位为叶,下面让我们系统的了解一下水稻齿矮瘸。

水稻齿矮瘸的症状

表现染病株矮化,叶尖旋转,叶缘有锯齿状缺刻。苗期染病心叶的叶尖常旋转10多圈,心叶下叶缘破裂成缺口状,多为锯齿状。分蘖期染病植株矮化,株高仅为健株1/2,叶片皱缩扭曲,边缘呈锯齿状,缺刻深约0.1~0.5cm,一般不超过中脉,一片叶上常现3~5个缺刻,有时多达13个。有些品种于拔节孕穗期发病,在高节位上产生1至数个分枝,称“节枝现象”,分枝上抽也小穗,多不结实。有时叶鞘叶脉肿大,病株开花延迟,剑叶缩短,穗小不实。

水稻齿矮瘸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传毒媒介主要是褐飞虱(Nilaparvatlugeas),传毒率为2.5%~55%,病毒在虫体内循回期10天,能终身传毒,但不能经卵传至下一代,有间隙传毒现象,间隙期1~6天,水稻感染病毒后经13~15天潜育才显症,潜育期长短与气温相关。发病程度与带毒数量有关。在田间此病有双重或三重感染或复合侵染情况,即同一檀株上可以受齿矮病毒及其他瘸毒多重侵染,出现单独症状或协生症状。

水稻齿矮瘸地理分布

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海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小麦雪腐病 下一篇:水稻烂秧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