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台湾稻螟

2017-05-11 02:06 作者:李先生  

  

台湾稻螟的学名

Chilo auricilius Dudgeno异名Chilotraea auricilia (Dudgeon)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在南方稻区。台湾、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均较常见。江苏、浙江也有发生。

台湾稻螟的寄主

水稻、甘蔗、高梁、玉米、粟等。

台湾稻螟的为害特点

幼虫从叶鞘、叶耳处侵入后,先集中在叶鞘内取食,形成枯梢,有的蛀入茎内,形成枯心苗和白穗,幼虫常转株为害,蛀孔大,略呈方形。

台湾稻螟的形态特征

雄蛾体长6.5—8.5mm,翅展18—23mm,触角略呈锯齿状。前翅黄褐色,布有暗褐色点,中央具隆起的有金属光泽的4个深褐色斑块,外缘具小黑点7个。后翅浅黄褐色,缘毛白色。雌蛾体长9.2—11.8mm,翅展23—28mm,触角丝状。前翅色与雄蛾相近,斑纹较雄蛾色浅但粗大,后翅雌雄相似。卵扁椭圆形,白色至灰黄色,卵块成行排列,1—3行呈鱼鳞状。末龄幼虫体长16—25mm,头部暗红色至黑褐色,体浅黄白色,背面具褐色纵线5条,外侧纵线从气门上方通过。台湾稻螟幼虫5—7龄。幼虫腹足趾钩双序全环,外方趾钩稍短,但与内方同密,别于二化螟。蛹长9—15mm;纺锤形,褐色,与二化螟相近,但额中央凹下,两侧呈角状突出,5—7腹节背面近前缘处各具1横列齿状小突起。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

台湾稻螟的生活习性

我国南方年生3—6代,多以幼虫在稻茬或稻草中越冬。广东越冬代发蛾期与二化螟相近,以后各代早于二化螟,3月中旬进入盛发期L成虫有趋光性,喜在浓绿的稻苗上产卵,每雌产卵4—6块,每卵块有卵30多粒,个别高达190粒。初孵幼虫吐丝借风飘散,在叶鞘内为害的幼虫老熟后爬至外层叶鞘内吐丝结茧化蛹,已钻入稻茎的幼虫则迁至稻株近水面6—10cm处,把稻茎的内壁咬一环状羽化孔,仅留十层薄膜,然后化蛹在茎内,成虫羽化后破膜而出。

台湾稻螟的防治方法

同水稻二化螟。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白翅叶蝉 下一篇:稻筒水螟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