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水稻芋蝗

2017-05-10 22:16 作者:李先生  

  水稻芋蝗以成、若虫啃食叶片成缺刻或食叶肉留下表皮,被害叶呈紫色小横斑,影响光合作用,阻碍植株生长。

【水稻芋蝗学名】: 

  Gesonula punctifrons (Stdl)属直翅目,蝗总科。分布在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四川、云南等省区。

【水稻芋蝗寄主】: 

  水稻、芋类、莲藕、野生水仙、甘蔗、玉米等植物。

【水稻芋蝗为害特点】: 

  水稻芋蝗以成、若虫啃食叶片成缺刻或食叶肉留下表皮,被害叶呈紫色小横斑,影响光合作用,阻碍植株生长。

【水稻芋蝗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19—22mm,雄成虫17一18mm,体黄绿色。复眼的后方、前胸背板侧片的上端具黑褐色纵条纹,向后延伸至中、后胸背板的两侧。前翅黄绿色,后翅基部淡蓝色,顶端略烟色。后足腿节黄绿色,下膝侧片红色,肠节淡青蓝色,基部红色。头短于前胸背板。额面向后倾斜和头顶组成锐角;额面隆起具明显的纵沟。头顶略向前突出,复眼间头顶的宽度窄于或等于触角间颜面隆起的宽度。复眼卵形。触角丝状,到达或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前胸背板前端较窄,后端较宽,中隆线弱,被3条横沟割断,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后;前缘近于平直,后缘为圆弧形。前、后翅发达,超过后足腿节的顶端。后足胫节内侧具8—9根刺,顶端第1与第2刺间的距离较各刺的距离长。卵长4—5mm,长圆筒形,初产淡黄色,渐变为深黄色,卵块状,外被囊状胶质保护物。若虫初孵浅绿色,后渐变为黄绿色。

【水稻芋蝗生活习性】: 

  年生一代,在广东可发生3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活动,5、6月产卵,产卵于叶柄中下部,蛀孔分泌出黄褐色胶液,每雌产卵8—10块,每块有卵6一18粒左右,卵期20—32天,若虫6龄,历期30多天,到10月至11月陆续进入越冬期。成虫白天活动,中午天气炎热时,多在叶面上飞跳,很少取食。在田间每年以7至9月上旬发生数量较多。

【水稻芋蝗防治方法】: 

  (1)芋蝗产卵盛期在产卵孔处刮杀未孵化的虫卵,当卵孔已光滑,流出锈褐色汁液时,卵已孵化或近孵化,只要刮杀的时间掌握准确,可减轻为害。

  (2) 抓住3龄前稻蝗群集在田埂、地边、渠旁取食杂草嫩叶特点,突击防治,当进入3—4龄后常转入大田,当百株有虫10头以上时,应及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2.5%氯氰灵乳油1000—2000倍液。均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水稻芋蝗的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水稻芋蝗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水稻稻赤斑沫蝉 下一篇:水稻周斑水虹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