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噻嗪酮的特点是?噻嗪酮的产品特点、 作用机理、应用及注意事项

2017-05-10 17:11 作者:李先生  

耕种帮解答:


  

  噻嗪酮属于噻二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型低毒仿生杀虫剂,又称飞虱宁、扑虱灵、稻虱灵(净)。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噻嗪酮的产品特点、 作用机理、应用及注意事项。

  噻嗪酮的产品特点

  ① 噻嗪酮是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选择性杀虫剂,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作用,也具胃毒作用。对作物有一定的渗透能力,能被作物叶片或叶鞘吸心,但不能被根系吸收传导,对低龄若虫毒杀能力强,对3龄以上若虫毒杀能力显着下降,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且所产的卵多为不育卵,即使孵化的幼虫也很快死亡,从而可减少下一代的发生数量。

  ② 对害虫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对半翅目的粉虱、飞虱、叶蝉及介壳虫有高效,对鳞翅目小菜蛾、菜青虫等无效。

  ③ 药效发挥慢,一般要在施药后3~5天。若虫蜕皮时才开始死亡,施药后7~10天死亡数达到峰,因而药效期长,一般直接控制虫期为15天左右,加上保护了天敌就又发挥了天敌控制害虫的效果,所以总有效期可达1个月左右。

  ④ 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天敌安全,是害虫综合防治中一种比较理想的农药品种。

  ⑤ 噻嗪酮常与杀虫单、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哒螨灵杀虫剂成分混配,生产复配杀虫剂

  噻嗪酮的作用机理

  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幼(若)虫蜕皮畸形而缓慢死亡,或致畸形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死亡。一般在3~7天才能见到效果。

  噻嗪酮的应用

  主要用于防治白粉虱、小绿叶蝉、棉叶蝉、烟粉虱、长绿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侧多食跗线螨(茶黄螨)、B型烟粉虱、温室白粉虱等。

  ① 防治白粉虱,用10%噻嗪酮乳油1000倍液喷雾。

  ② 用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喷雾  防治小绿叶蝉、棉叶蝉,用1000倍液喷雾。防治烟粉虱,用1500倍液喷雾。防治长绿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用2000倍液喷雾。

  ③ 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喷雾  防治侧多食跗线螨(茶黄螨),用2000倍液喷雾。防治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用1000~1500倍液喷雾。

  ④ 混配喷雾  防治白粉虱,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2.5%联苯菊酯乳油5000倍液混配喷施。

  噻嗪酮的注意事项

  ① 噻嗪酮无内吸传导作用,要求喷药均匀周到。

  ② 不可在白菜、萝卜上使用,否则将会出现褐色或白化等药害。

  ③ 不宜多次、连续、高剂量使用,一般1年只宜用1~2次。

  ④ 药剂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和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⑤ 此药只宜喷雾使用,不可用作毒土法。

  ⑥ 若使用中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作业,离开施药现场,脱去工作服,用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如误服,应立即催吐,并送医院对症,没有特殊解毒药剂。

  ⑦ 对家蚕和部分鱼类有毒,桑园、蚕室及周围禁用,避免药液污染水源、河塘。施药田水及清洗施药器具废液禁止排入河塘等水域。

  ⑧ 一般作物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作物多使用2次。

  以上就是噻嗪酮的产品特点、 作用机理、应用及注意事项的内容了,希望大家看完之后可以更加认识噻嗪酮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二甲戊灵使用方法?二甲戊灵用法详解 下一篇:烯效唑究竟好在哪了?烯效唑的作用、使用方法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