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白锈病对萝卜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2017-05-10 09:29 作者:李先生  

耕种帮解答:


  

  萝卜白锈病,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菌菌丝无分隔,蔓延于寄主细胞间隙。孢子囊梗短棍棒状,其顶端着生链状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至球形,无色,萌发时产生5~18个具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卵孢子褐色,近球形,外壁有瘤状突起。孢子囊萌发适温10℃左右,高25℃,侵入寄主适温度为18℃。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夏,病菌以菌丝体在种株或病残组织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卵孢子萌发长出芽管或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引致初侵染,后病部又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扩大,后期病菌在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冬。白锈菌产生孢子囊适温8~10℃,萌发适温7~13℃,低于0℃或高于25℃一般不萌发,湿度要求95%~100%。潜育期约12天,一般19~22天。

   病斑显症至散出孢子囊约5天。气温10℃时孢子囊需经7天破裂,18~20℃只需5天。生产上气温18~20℃,连续降雨2~3天孢子囊破裂达到高峰。云南在4~6片真叶的10月中旬~11月下旬及抽薹至盛花期出现2个高峰期。上海2~4月降雨量大雨日多发病重。该病多在纬度、海拔高的低温地区,低温年份或雨后发病重。

   发病症状:叶、茎、角果均可受害。病叶初期在正面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变黄色,相应的叶背长出有光泽的白蜡状小疮斑点,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丝孢子囊。病斑多时,病叶枯黄。种株的花梗染病,花轴肿大,歪曲畸形。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无病株留种,选用无病种子。

   ②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深耕,把遗留在田里的病残组织翻入土内。

   ③田边杂草,及时摘除病枝病叶和拔除重病植株,收获后收集田间残株枯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2)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喷,遇雨要补施。药剂用0.5%倍式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WP 1 000~1 200倍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600倍液,或65%甲霜灵WP 1 000倍液,或50%多·霉威WP 800~900倍液,或50%福美双WP 2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

  以上就是农资耕种帮为大家介绍萝卜白锈病的相关知识,想了解更多农资市场行情,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了解更多,关注之后也可以留言回复你想了解的行业信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症状和防治办法? 下一篇:如何栽种和养护芙蓉树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