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17-05-07 16:40 作者:李先生
粒肥是指在水稻抽穗后施用的追肥。水稻抽穗以后,叶片中含氮量降低,光合能力下降,容易早衰和死亡。施用粒肥,可以增加叶片含氮量,延长其功能期,增加光合产物。那么水稻如何施用粒肥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水稻施用粒肥技术。
具体施用时间与条件要根据群体叶色变化特点决定。苗不黄不施,天多雨不施;叶色褪淡,天气多晴好的施粒肥效果明显;对后期追肥不足的,应施粒肥,如叶色落淡,株型开张,剑叶挺直,行间清晰,田间受光态势好,基部茎秆、叶清秀,可以施粒肥。而前期多不清秀的群体(田块)不适宜施用粒肥。
2、施用方法
粒肥一般采用根外施肥的方法,根外追肥是指不施入水田让水稻根部吸收,而施在(喷施或撒施)根以外的器官(茎、叶、穗,主要是叶片)上,让稻株吸收养分的追肥方法。
常用的肥料有尿素、磷酸二氢钾肥等,可用0.5 -1千克 尿素加水 60千克 喷施。粒肥以傍晚或早上施用为好,特别是在水稻抽穗扬花期进行根外追肥时,施用时一定要避开开花时间(9:00-12:00)。
关于水稻如何施用粒肥,水稻施用粒肥技术的情况就介绍这么多。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大家可以多多关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