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豆灰霉病是大棚种植容易出现的一种病害,那大家知道芸豆灰霉病的症状以及发病条件有哪些吗?芸豆灰霉病应该怎样防治?下面就让耕种帮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芸豆灰霉病症状
灰霉病在大棚等保护地栽培芸豆时危害严重。首先从根茎向上15厘米左右处开始出现云纹斑,周围深褐色,斑中部淡棕色至浅黄色,干燥时病斑表皮破裂、纤维状,潮湿时病斑上生一层灰毛霉层。分枝处发病,形成小渍斑、凹陷,继而萎蔫。苗期子叶受害时,水渍状变软下垂,子叶边缘出现清晰的白灰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结荚期,在芸豆谢花时,湿度大,侵染萎蔫的花冠,使芸豆造成落荚。侵染叶片时,出现水渍状1~2厘米不规则形暗褐色大斑块。
芸豆灰霉病侵染
病原菌与番茄、黄瓜相同,分生孢子聚生,无色单胞,两端差异大,状如水滴。孢子梗浅棕色,多隔膜。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病原菌产生大量菌核。菌核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在田间存活很长时间,一旦再遇到合适的温湿度条件,即长出菌丝或孢子梗,直接侵染植株,传播危害。此菌随病株残体、水流、气流以及农具、衣物传播,腐烂的病果、病叶、病卷须,败落的病花落在健康部位即可引起发病。
芸豆灰霉病发生条件
菌丝在4~32°0下均可生长,适温度13~211,病菌产生孢子的温度较广,1~28[均可产生孢子,适宜温度是21~23°〇。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飞散,传播病害。孢子发芽温度5~30^,适宜温度13~29°〇。孢子萌发需较高的空气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孢子不萌发。病菌侵染一般先削弱寄主病部抵抗力,随后引起腐烂发霉。在冬暖大棚生产,只要空气湿度高和20^左右的气温,灰霉病极易流行。
芸豆灰霉病防治
由于灰霉病侵染速度快,潜育期较长,病菌又易产生抗药性,较难防治,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棚室条件下环境调控,水肥要适时施用,加强通风排湿,温度要适宜,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扩展。及时人工摘除病叶、病荚,带出棚外销毁、深埋。当出现零星病叶时,应开 始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隔5~7天一次,连喷2~3次。据试验,喷粉效果比喷雾好,投资小,时 效长,用5%的万霉灵,每亩喷粉1.5千克,可控制发病。
以上就是耕种帮为大家介绍的芸豆灰霉病的发病条件和防治技术,大家了解了吗?希望耕种帮的文章对大家及时做好灰霉病的防治措施有一定的帮助。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