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6 05:58 作者:李先生
福寿螺,学名为大瓶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80年代初广东省各地先后引进饲养,以供食用。但由于人们对该螺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市场前景以及该螺的危害性缺乏认识,加上管理不善,导致其迅速扩散蔓延进入农田,危害水稻等水生农作物,现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灾害。
发生及危害
福寿螺近年来已在广东省中山、汕尾、惠州、珠海、肇庆、汕头、佛山、梅州等市的大部分地区发生危害。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不同程度遭受螺害的范围已达37个县,发生面积200多万亩。
福寿螺主要危害水稻、蔬菜、茨实、慈菇、紫云英和甘薯等作物。福寿螺每年4月~6月和8月~10月是产卵和孵化高峰期,也是成螺和高龄幼螺集中危害的盛期。其危害水稻,主要是吞食稻叶,造成少苗缺株,需多次补苗,秧田和分蘖期稻株一般受害率为4%~7%左右,高的达13%~15%;对蔬菜、慈菇、紫云英等的危害率一般为4%~5%,高的达10%~15%,局部田块可达30%以上。
防治措施
福寿螺的防治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策略上重点突出抓好越冬成螺和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
狠抓冬防,减少冬后残螺量
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是集中消灭的有利时机。因此要结合冬修水利,整治沟渠,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可用药物进行防治。
人工捕螺摘卵
人工捕螺摘卵是减少螺量和控制扩散的有效方法,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的特点。尤其是螺害还未大面积扩散之前更易见效。因此,掌握在福寿螺越冬或产卵盛期前,对沟河和农田的成螺,进行人工捕捉。
养鸭食螺
在福寿螺的发生地,有计划地组织饲养鸭群,在螺卵盛孵期放鸭到河沟和农田啄食幼螺。
药物防治
在水稻插秧前后进行施药,主要药剂有: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