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桃树流胶病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2017-05-05 07:13 作者:李先生  

耕种帮解答:


  

  桃树流胶病,又称疣皮病,在各地桃树上均有发生,是一种极常见的病害。流胶病是核果类果树普遍发生的枝干病害。发病成因包括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前者在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后者为真菌侵染所致,此病轻者树势衰弱,重者枝干枯死。

  

  桃树流胶病-病因

  主要是由于霜害、冻害、病虫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粘重或土壤酸度过高等原因引起。树龄大的桃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防治非侵染性流胶病首先应加强栽培管理,增加树势,注意果园排水,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合理修剪,减少树干伤口。同时要及时防治蛀食枝干的害虫,预防虫伤。

  

  桃树流胶病-病原

  桃树侵染性流胶病:是由子襄菌亚门的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枝干。病菌在被害枝条内过冬,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和风传播。雨天从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顺着枝条流下或溅附在新梢上,从皮孔、伤口侵入,成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干内潜伏病菌的活动与温度有关。当气温在15℃左右,病部即可溢出胶液,随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病情逐渐严重,1年中有两次发病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中旬,入冬以后流胶停止。

  

  桃树流胶病-病害症状

  流胶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上,又以主干发病突出,发病初期病部肿胀并不断流出半适明黄色树胶,特别是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流出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褐色,3~4个流胶珠连在一起,形成直径3~10毫米圆形不规则流胶病斑,呈胶冻状,干燥后变为红褐色的坚硬胶块。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使其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衰弱严重时枝干或全株枯死。

  

  桃树流胶病-发生规律

  桃树流胶是由真菌浸染引起,即由葡萄座腔菌和桃囊孢菌浸染所致。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抱子器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越冬,第二年在桃花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反复侵染。高湿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春季低温多阴雨易引起树干发病,高温多湿的季是发病盛期,至9~10月中旬缓慢停止。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降暴雨,流胶病更严重。

  

  桃树流胶病-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桃树耐干旱,适宜于疏松土壤内种植,合理修剪,减少伤口,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保护树体、防止造成伤口,冬春季树干刷白,预防冻害和日灼伤;加强对桃天牛、桃蚜桃瘤蚜等害虫防治,减少虫伤危害树皮,以降低发病率。

  3.冬季修剪,刮病疤涂药冬季需剪除病枯枝干,集中烧毁,全园普喷护树将军及时给树体消毒杀菌,减少菌源。

  以上就是耕种帮介绍的有关桃树流胶病的问题,在种植桃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桃树流胶病的危害。想了解更多关于桃树病害的资讯,请继续关注()。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桃黑星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桃白粉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