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玉米田间管理

2017-4-16 11:30|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6| 评论: 0

  

  

   玉米属深根系作物,需水肥量较大,在田间管理中应加强水肥供应,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纵深生长,培育发达根系,增强吸纳水肥能力,做好田间杂草防除工作,减少地力消耗。那么,玉米田间管理有哪些技术要点呢?请看下面讲解。

   玉米田间管理

   根据玉米从出苗到收获各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将玉米田间管理分为苗期管理(从出苗至拔节,具体时间为4月下旬至6月中旬)。穗期管理(从拔节至抽穗具体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10日前后)和花粒期管理(抽穗至成熟具体时间为7月中旬至9月下旬)三个阶段。田间具体管理措施有:

   1、间苗定苗:玉米出苗后长至3—4片叶时进行间苗,拔除过密和发育不良的弱苗,当玉米长到5—6片叶时,按不同品种所要求的种植密度进行定苗。

  

  

   2、中耕除草(锄地),这是玉米苗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促下控上增根壮苗的主要措施。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流通空气,提高地温,不但可促进根系的发育,还可以消灭杂草,减少地力消耗,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对于覆膜玉米要做好膜间杂草的工作。

  

  

   3、蹲苗促壮。蹲苗是用人为的方法来促下控上解决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矛盾的有效技术措施,蹲苗的方法是控制灌水,多次中耕等来完成。通过蹲苗,促使玉米根系向纵深伸长,扩大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范围,并使植株茎部节间墩实粗壮。增强后期抗旱抗倒伏能力,为玉米丰产打下有利基础;蹲苗的方法是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控制灌水,勤加中耕,造成土壤上干下湿,上松下实,有利于根系向纵深发展,控制幼苗徒长。蹲苗结束后应立即追肥灌水。如果底墒不足,又遇天气大旱,玉米叶子大部卷缩萎蔫,应停止蹲苗,否则即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

   4、培土:在玉米灌水前结合锄地进行一次培土,培土深度以10—15厘米为主。

  

  

   5、追肥:玉米全生育期一般追肥2—3次,分别为拔节肥、攻穗肥和攻粒肥。追肥应运集中穴施深施并覆土为好。次追肥可结合培土进行,在灌头水前(拔节水:具体时间在6月中旬)每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方法是先将肥逐穴撒到玉米的近根部后再培土覆盖。第二次追肥在玉米孕穗期(也称大喇叭口期),均在6月底至

   7月上旬进行。这一时期是玉米需水需肥的高峰期,应重追攻穗肥,结合灌第二水亩施尿素10一15公斤。

   6、灌水:玉米蹲苗结束后要及时灌水,全生育期灌水5—6次,具体参考时间为:

   水:6月中旬(结合灌水追拔节肥)

   第二水:7月上旬(结合灌水追攻穗肥)

   第三水:7月下旬

   第四水:8月中旬

   第五水:9月初。

   后期灌水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刮风时不宜灌水,以防倒伏。

  

  

   7、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发育期间的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玉米螟等。对于玉米的瘤黑粉病和玉米的黑穗病防治,可在播种前用25%的粉锈灵按种子重量的O.3%或50%福美双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对于蚜虫或红蜘蛛可用辛硫磷或菊脂类杀虫剂防治。

   8、适时收获,一般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时,即为完熟期,可进行收获晾晒,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脱粒入库。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玉米田间管理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合理轮作、深翻整地、施足底肥、带足种肥、种子处理、品种选择、精细播种、合理密植及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才能达到节本增效和优质、、丰产的目的。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苹果树嫁接时间
       玉米属深根系作物,需水肥量较大,在田间管理中应加强水肥供应,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纵深生长,培育发达根系,增强吸纳水肥能力,做好田间杂草防除工作,减少地力消耗。那么,玉米田间管理有哪些技术要点呢?请看下面讲解。   玉米田间管理   根据 ...
下一篇:桂花树田间管理
       玉米属深根系作物,需水肥量较大,在田间管理中应加强水肥供应,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纵深生长,培育发达根系,增强吸纳水肥能力,做好田间杂草防除工作,减少地力消耗。那么,玉米田间管理有哪些技术要点呢?请看下面讲解。   玉米田间管理   根据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耕种帮种植网|茶叶知识|养鱼技术|肥料价格|农药价格|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4-25 21:03 , Processed in 1.3348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