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介绍
1、 土壤微生物组成: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天然“培养基”。土壤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等的总称,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个体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来计算,其种类和数量随成土环境及土壤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其中,以细菌最多,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较少。据推算,每克土壤中有数千乃至数万种,约几亿至几十亿个微生物个体,其种类和数量随成土环境及其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来说,在每克耕作层土壤中,细菌数量约为10^8~10^9个,放线菌数量约为10^7~10^8个,真菌数量约为10^5~10^6个,藻类数量约为10^4~10^5个,它们都居住在土壤中。
2、土壤微生物作用: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肥力演变以及植物生长等均有重大影响。
①细菌:适于中性及微碱性的生存条件。其中,自养细菌有同化二氧化碳的能力,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平衡土壤的酸碱度高低;异养细菌以与作物共生的状态存在,对作物生长有直接促进作用,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具强大的固氮作用,在少施
氮肥的情况下产生明显的增产效果。
②放线菌:适合于中性和微碱性的生存条件。在土壤中放线菌是以需氧性异养状态生活,它们的主要活动是分解土壤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类物质等,通过这些作用来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便于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土壤养分。
③真菌:适于微酸性的生存条件。参与动、植物残体的分解,成为土壤中氮、碳循环不可缺少的动力,特别是在植物有机体分解的早期阶段,真菌比细菌和放线菌更为活跃。
④藻类:为一类单细胞生物,主要存在于水生环境。藻类中的蓝细菌也具有固定空气中氮素的作用。它更适于在碱性环境下发挥作用。
3、土壤微生物活力:土壤微生物不仅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生态系统活力所在。
①各类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气体和有机酸等,有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②分解有机质,合成土壤腐殖质—腐植酸,培肥土壤;
③分解矿物质,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如磷细菌、钾细菌等);
④固定大气氮素,增加土壤氮素养分;
⑤调节植物生长,如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菌根、真菌等;
⑥分泌抗生素(如放线菌),防止土传病害;
⑦分泌大量的酶,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⑧降解土壤中残留的有机
农药、城市污染物和工厂废弃物等。上述8项,反映了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土壤健康、植物生长之间的重要关系,是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