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寻找夏季康乃馨的死苗原因

2017-4-4 21:23|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14| 评论: 0

  

  

  康乃馨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而又通风良好的环境。既怕炎热,又不耐严寒。生长适温为15~21℃,喜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微酸至中性土壤,忌湿涝与连作。这是康乃馨的生长特点,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康乃馨的死苗现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生存环境迥异,幼苗置身于不利条件

  康乃馨插条插入苗床后,需要人为地创造良好条件,使其充满生机,尽快产生根原基,萌生健壮的根系。植于大田的幼苗,虽然其根系一定程度上可吸收水份和养分,保持机体生机,但在生存环境迥异的条件下,幼苗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外界环境,尤其是秧苗素质稍差的幼苗。

  另外,6月以后气温回升较快,连片的塑料竹棚内胜似酷暑,气温超过30℃,并且天气时常出现暴雨,暴晴,使低矮简陋的竹棚内尤如蒸笼,闷热、潮湿、通风不良。这样的天气迫使幼苗蒸腾加大,呼吸加强,体内营养损失,加之苗期浇水过多,土壤含水量高、氧气含量低,新根几乎不长,老根吸附力弱,人为造成幼苗生长不良环境,致使幼苗死亡增多。

  二、多次连作,土表盐分高,病害严重

  种过康乃馨的花农都知道,在新茬地里种植,其幼苗死亡率低,长势旺,切花品质好,生产成本低。若种过几茬的土壤,不经任何处理,继续连种康乃馨,其苗的死亡率明显提高,长势弱,施肥和用药次数增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下降,这是康乃馨忌连作的反应。

  康乃馨在整个生长期间,需要的养分很多,土壤极易在短期内造成有效养分缺乏。而养分的补充,一部分靠施肥提供,另一部分靠土壤本身释放。若是连续种植康乃馨,土壤势必产生缺素,抑制有效养分的吸收,造成植株生长不良,为病原物的浸染创造条件。同一病原物在连作的情况下,病原基数扩大,遇到适宜的不良环境,病原孳生蔓延,大规模危害植株,若防冶不及时,就必然会造成植株大片死亡。

  康乃馨,从其整个生长过程来看,具备一定的抗盐性,尤其在生长的中后期,土表层含盐量在0.2%左右时,一般不造成盐害。然而在生长前期,茎基和根系都比较幼嫩,木质化程度低,抗盐性相对较差,土表层含盐量达0.2%,已对植株生长不利。近年来,水旱轮作已成历史,大部分康乃馨在塑料棚内长年旱作,土表层含盐量随复种指数和施肥量的累积而增加。因此部分康乃馨在苗期易产生生理干旱、离子毒害,破坏了正常的代谢、引发各种生理性病害。如康乃馨苗期茎基腐,则是由土表层盐渍茎基,为尖胞镰刀菌浸染开了方便之门,致使生理性病害转为侵染性病害。造成康乃馨苗期大量死亡。

  三、幼苗素质低,抗逆性能差

  康乃馨苗定植后,成活率的高低与苗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目前确实存在购买劣质苗导致死苗率高的情况。因此耕种帮建议广大花农要有识别优质花苗的能力。优质花苗要具备:

  1、根系发达,叶片清洁度高,无任何病斑,苗龄适中。一般苗龄25-30天为宜,单枝着叶2至3对,花芽率低于5%。

  2、品种的开花效果和抗逆性要好。抗逆性主要是指针对抗、的能力和抗热、抗冻能力。

  近年来,夏季栽培康乃馨死苗现象一直比较严重,不少种苗生产企业与花农的争议赔偿一直没有停过。总之,昆明夏季栽培康乃馨死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由单因子造成,也有多因子综合作用造成。花农在实际生产中要认真总结,找出矛盾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夏季栽培康乃馨死苗的现象一定会得到扼制。也能减少死苗给花农所带来的损失。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关于玉米子粒降水的特点
      康乃馨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而又通风良好的环境。既怕炎热,又不耐严寒。生长适温为15~21℃,喜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微酸至中性土壤,忌湿涝与连作。这是康乃馨的生长特点,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康乃馨的死苗现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
下一篇:康乃馨苗期施肥不当易死亡
      康乃馨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而又通风良好的环境。既怕炎热,又不耐严寒。生长适温为15~21℃,喜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微酸至中性土壤,忌湿涝与连作。这是康乃馨的生长特点,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康乃馨的死苗现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耕种帮种植网|茶叶知识|养鱼技术|肥料价格|农药价格|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4-27 20:28 , Processed in 0.9757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