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马铃薯丝核菌溃疡病危害 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17-03-22 13:36 作者:李先生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马铃薯病害也日趋严重。马铃薯丝核菌溃疡病是马铃薯生长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和商品性,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将症状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一下。以便在生产中进行有效的防治。

  一、丝核菌溃疡病的症状

  马铃薯丝核菌溃疡病的病原菌,是一种,其无性阶段是立枯丝核菌。

  芽块播种到田里出芽后,幼芽顶部出现褐色病斑,生长点坏死,不再继续生长,也有的从下边节上再长出一个芽条,往往造成不出苗或晚出苗,这样就出现了苗不全、不齐、细弱等现象。在苗期主要感染地下茎,使地下茎上出现指印形状或环剥的褐色溃疡面,使薯苗植株矮小和顶部丛生,严重的植株顶部叶片向上卷曲并褪绿。还有的由于溃疡面环剥使木质茎的皮层坏死,地上部枯萎或形成气生薯。在近地表的地上茎的表面,往往产生灰白色菌丝层,茎表面呈粉状,容易被擦掉,粉状下面的茎组织是正常的。溃疡病感染了匍匐茎,为淡红褐色病斑,使匍匐茎顶端不再膨大,不能形成薯块;感病轻者可长成薯块,但非常小;也可引起匍匐茎乱长,影响结薯,或结薯畸形。受侵染的植株,根量减少,形成稀少的根条。在成熟的块茎表面形成大小形状不规则的、坚硬的、土壤颗粒状的黑褐色或暗褐色的菌核,也就是休眠体,不容易冲洗掉,而菌核下边的组织完好,有人把块茎上的黑褐色菌核叫做黑痣病。也有的块茎因受侵染而造成破裂、锈斑和末端坏死等。

  二、丝核菌溃汤病的传播途径及流行条件

  1.传播途径

  病原菌立枯丝核菌是一种全世界大量农作物和野生寄主的病原物,其菌核在块茎上或土壤里越冬,或菌丝体在土壤里的植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当温度、湿度条件适合时,菌核萌发侵入马铃薯幼芽、幼苗,特别是有伤口时侵入更多更快。在生长季节又可侵入根、地下茎、匍匐茎、块茎。新块茎上形成的菌核,或在土壤里又越冬的菌核,下一年根据环境条件,又可发生侵染。该病是种薯带病和土壤传播结合的病害。因此耕种帮建议给防治带来不便。

  2.流行条件

  首先是菌源条件,不进行不同作物合理轮作,丝核菌的存活数量会加大;使用被丝核菌污染的种薯,等于给所种的马铃薯接种上了丝核菌。第二是环境条件,土壤温度低和土壤湿度大,有利于丝核菌的侵染,同时种薯幼芽生长慢,在土中埋的时间长,增加了病菌的侵染机会。适宜病害发展的土壤温度是18℃,而病害的发展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少。结薯后土壤湿度太大,特别是排水不良,新薯块上的菌核(黑痣)形成会加重。

  三、丝核菌溃疡病的防治措施

  1.使用无病种薯,选用无黑痣的薯块做种,减少丝核菌的菌源。

  2.合理轮作换茬,菌核可在土壤里长期存活,采用马铃薯与大豆、玉米进行三年以上轮作,降低发病率。

  3.适当晚播和浅播,这样地温高些,促进早出苗,减少幼芽在土壤中的时间,从而降低发病率。

  4.化学防治,以前多采取土壤的方法,主要用五氯硝基苯,此法成本太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剂,对土传病害有,采取拌种和喷雾的方法,有较好的效果。

  以上内容是耕种帮为您分享的马铃薯丝核菌溃疡病的防治方案,期待对您能有帮助。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学习更多,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夏季大棚蔬菜如何管理 夏季大棚蔬菜管理七个关键点 下一篇:山核桃溃疡病如何防治 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